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章 莫高三三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显示,墙壁后面只有沙土,没有任何类似隐藏密室的存在。壁画本身也只有少许修改过的图层,交叠覆盖着,都属于正常范畴。考察陷入了僵局。

    从第八天到第十天,素来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家们都有些蔫了。只有后来成为我师傅的行端法师和在座的龙泉寺住持信诚法师,辩论的十分激烈,可惜的是,他们所引用的概念,其他人大多听不太懂,偶尔能听懂的一些,又觉得太唯心主义,无法说服众人……

    ————————————————————————————

    信诚不满意这种曲解,打断了止正的回忆,开始接力叙述:

    见笑了。其实,我和行端的观点,方向是基本相似的。只是他习惯使用大量古典经文来论述,而我更习惯运用现代概念来佐证,不可避免的,就有了谁的表述更准确的文字之争。现在想起来,那时还是过于纠缠细节,乃至有些偏离了考察的目的本源。

    概括地说,我倾向于,这是一次偶然形成的自然界脉冲磁云,规模很小,但是足以把一些体积很小的物体——譬如一支毛笔,从异地分解后移送到眼前又合成原貌。这个“异地”,也许并不遥远,可能是三三一洞窟内某个被后人忽略的角落,或者干脆就是千年之前壁画打底封泥时混杂进去的。这个理论,你们可能从盛传一时的“费城实验”中听说过。

    而行端倾向于,须弥芥子之说。这支毛笔是存在于一个芥子空间内的,如果把沙鸣山比作佛经中巨大的须弥山的话,这个如同菜籽般的小小化外空间,恰好在三三一窟内打通了一个虫洞。让巡逻队员无意中探入,取走了它的藏品。

    当然,我们的论点都缺乏足够的佐证,只能记录在考察日志的备忘录里,没有被当作定论。直到第十一天,一个巨大的意外打破了僵局……

    ——————————————————————————

    边锋见信诚停了下来,开始闭目默念佛经,于是主动接下这个话头,继续对“贤达”进行讲述:

    我作为这支小队的负责人,最担心的并不是无法破解谜团,而是所有成员的人身安全。毕竟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学者,没有应对极端情况的经验,也没有经过必要的生存训练。事实证明,这个担心不是多余的。

    第十一天,经过与上面沟通,批准我们撤队。将这次事件的考察报告,作为诸多未解事件之一,在七四九局封存起来。命令下来时,已经是下午了,大家连续多日都没休息好。大部分人听说要回家,都有些兴奋。各自整理行装,打包器材,准备在第十二天一早,跟接应车队离开。

    可是,就在这天傍晚,出了事。这里的白天比较短,才过晚上六点,天就黑透了。绵阳九院借调来的杜博士两口子,还在三三一窟内拆分X光机,看他俩人单力薄,安保组的止正叫了一名身手矫健的老兵去帮忙。

    其他人都收拾的差不多了,开始张罗着,在三三一洞口下面合影留念。有的负责打灯,有的负责搬椅子,场面很热闹。林主编负责摆弄相机,催促大家快点,说山后来了块乌云,怕是要下雨。被其他人好一顿取笑,这地界,下雨比下人民币概率还小。

    人还没站齐,就听身后一阵惊呼,叫声很大,所有人汗毛都竖了起来!这呼声是从三三一窟里传出来的,不是一个人,是三个人的声音一齐发出的!

    大家急忙奔向洞口,跑在最前面的,都是有身手或者修行在身的,比如止正、我,还有信诚法师。我们仨最先进门,看到了终生难忘的一幕。

    三三一窟内,东方药师经变画前,一团波动的蓝色光芒,正将杜博士夫妇缓缓吞噬,那名来帮忙的安保员,拼命往回拽着他俩的胳膊,那光芒瞬间爆发了一下,把他们三个全部拉进了体内。然后,迅速地反向收缩,像一片被烤干的水痕,在壁画上消失不见。

    整个过程,不过四五秒钟时间。只留下目瞪口呆的旁观者,面对接踵跑进来其他人的慌张提问,不知该如何作答。

    那面墙,还是那面墙。

    那幅画,还是那幅画。

    那些曾经站立的人,就像从未来过一样,从这个世界里,彻底离开。

    没来得及挥手,更没带走一片云彩……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