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长帆也不好说什么,只挠头道:“我与文长结识更早一些。”
“嗯……文长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唐顺之也谈不上失望,“杨参议莫怪,我并未认为你不如汝贞,只是在我此前的认知内,文长辅汝贞才是东南上上之选。”
这位虽然心平气和,但口气实在是大,六品主事直呼巡抚字号,这倚仗真不知从何而来。
杨长帆唯有赔上傻笑。
唐顺之接着说道:“言归正传,虽然文长这样安排,我却并不认为鬼倭真的会来南京,也不认为杨参议可以凭借这些人马对抗鬼倭。与其在南京守株待兔,不如去江宁,或渡河去乌江驻守。”
杨长帆立即答道:“那边地势复杂,利于倭寇潜逃,唯南京城外,一马平川。”
“嗯……”唐顺之并没有反驳,“既然杨参议心意已决,有什么需要请告诉我。”
“只有一点。”杨长帆坚定道,“让我在留在兵部,第一时间看到一切军报即可。”
唐顺之闻言起身,走到房间角落,抽了一把椅子:“既然如此,你坐在这里即可,你可以与我同时看到军报。”
“唐主事不怕我在这里打扰么?”
“杨参议耐得住寂寞即可。”唐顺之说着又坐回案前,指着书架道,“没事的时候可以看些杂书,有别人写的,也有我写的。”
“那……打扰了……”
“请自便,随来随走。”
杨长帆就此与唐顺之共享了签押房。二人基本也没什么话可以交流,就这么坐着干各自的事。后面的日子,杨长帆的作息时间基本跟唐顺之保持一致,他来就来。他走就走,偶尔借一本书回去读,没想到在如此焦灼的时候,进入了一种喝茶看书的悠闲状态。
他起初确实耐不住寂寞,只因架子上的书太难读了,古文繁字需要适应很久。即便字看懂了,品意思还要品好久,没有译文,只能随缘。
可随着他理解的深入,读这些书也愈发变得有趣起来。唐顺之这里摆放的可真是货真价实的杂书,没一本四书五经。正统的书最多只有历史类的,其余大部分的书籍都属于一个可怕的类别——哲学。
其实孔孟之道也可以算是哲学,只是那是世人皆知的哲学,是统治者希望你去信奉的哲学。而唐顺之这里是另一种哲学,从著者以及行文中看,这些哲学的根子都源于同一个人,王明阳。
而通过偶尔的日常交流。以及与兵部衙役官吏们的打探,杨长帆终于搞清楚了这些东西的脉络。
在知识分子群体中,默默产生了儒道以外的哲学信仰,名曰心学,创始人王明阳即正德年间大儒王守仁,虽然已过世近三十年,但其功勋伟业依然被传唱,在这样的时代中。恪守己任且不用屈身完成了一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