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徐家院子,私塾的课也停了,见了徐文长儿子一问,原来先生在安心备考。转眼八月乡试即将开考,杨长帆送来的银子也够过活了,是时候冲刺一搏了。
杨长帆也不忍打扰,直至日落西山,徐文长才从书房出来,见杨长帆正在院子里逗鸡玩,连连上前迎接:“怎么不告诉我!”
“备考为先,我等等就是了。”杨长帆笑呵呵扔下母鸡,“别来无恙?”
“我能有什么,多亏了你给的策金,足够这半年过活了。”徐文长呵呵一笑,坐在杨长帆身侧,“怎样,严党的船坐的可舒服?”
“舒服过头了。”杨长帆微微一叹,“如今赵文华可是御史督军,工部尚书,长江以南,再没个敢跟他瞪眼的人,先生的预料一一应验。”
“只可惜张总督了。”徐文长叹道。
杨长帆摆手道:“张经功勋赫赫,罢官便是,总不至于大刑。”
徐文长立即摇头:“他这种罪名,可从来逃不过大刑。”
“……”杨长帆打了个寒颤,不忍去想,转变话题问道,“先生之前说漏算了一件事,还未告知。”
“也谈不上漏算,应该是担忧。”
“但说无妨。”
“张经,可是大大的功臣,良臣。”徐文长说着嗽了嗽嗓子,指向上苍,“你信不信天谴。”
杨长帆摇了摇头。
“你信不信公道?”
杨长帆又摇了摇头。
“你信不信民意?”
杨长帆点头。
“张经确是必死无疑,但沉冤终有得雪日。届时文华一脉,就算不被追罪问死,也要被百姓的吐沫淹死。”
杨长帆后脊一凉。
“严党的船,的确船大不怕浪。但大船,也会说沉就沉。”徐文长不紧不慢道,“不过这也是担忧过度了,除了严党的船,眼下也没别的船了。”
杨长帆却并不这么觉得。
一个人到了最得意的时候,也就离完蛋不远了。如今赵文华的排场快赶上皇上了,迎接的时候他能看出,包括胡宗宪和自己在内,没一个人是真心诚意的。
像自己这样,暗暗为张经哀叹的人,怕是少不了。
“先生再仔细琢磨琢磨。”
徐文长连连摇头:“你让我看下一只船?这我可看不到。我在山阴,又不在紫禁城。”
“那我有什么办法能不跟着沉船一起落水?”
“有啊,莫要当船首三五人。”
“此话怎讲?”
“就是在人们议论赵文华的时候,谈到他的走狗,能说起胡宗宪,但想不起你。”
“这太玄妙了。”
“是了,很难把握。”徐文长就此问道。“你想想,有没有这样一个人,同样在整件事之中占了便宜,却没有被完全扣上赵文华一脉的帽子。”
“……”杨长帆第一时间想起了戚继光,此人迎接的时候潜藏于将领队伍中,深藏功与名,若不是赵文华突然想起来,他就这么混过去了。
看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