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了却了吴宸轩的一桩心事。邓先贤目睹了萨老怒气冲天而来,欢天喜地而去,对老大颠倒乾坤的本事大为叹服。
在海军部的装备中心里,一个大号的家伙正静静的卧在库房里,等候着即将开始的海测。799工程提供的这款新型飞弹绰号“鱼叉”,使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和1台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射程只有35公里,导弹速度9马赫,攻击范围没有超过水天线飞行高度利用气压高度计维持在150—300米左右。首先装备的水面舰艇是由剑鱼级鱼*雷快艇改装的“鲭鱼”级飞弹快艇,拆除了四具鱼*雷发射管,改为上层指挥舱两侧安装2具发射器、配备一部简易版的r02对海火控雷达和标准1453型光学瞄准器。“鱼叉”飞弹为主动雷达导引,在地平线范围内可自行搜索目标,因此发射艇仅需利用火控雷达或光学瞄准器在发射前进行瞄准即可。
其实实验者并不知道,这种看似粗糙的飞弹不仅仅是一种远程反舰飞弹,同时它还是一种高性能的海基巡航飞弹,而且它是一系列巡航飞弹的第一种型号,在今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造升级。后来的很多军事专家认为,综合考察“鱼叉”飞弹的整体设计水准,它的实际性能可能远不止中国公开的数字,因为对外公布的是出口型飞弹的性能,而中国国防军自己装备的飞弹很可能还有很多先进技术。它的圆柱型弹体、平直主翼、助推器和腹部的进气口都让人联想到一架缩小版的飞机。
“鱼叉”反舰飞弹发射时先点燃尾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直到喷气发动机正常工作。主动雷达导引头会搜索最近的和最大的目标,然后进行敌我识别信号问答,如果没有收到准确的无线电信号匹配,就会开启攻击模式,选择逻辑电路选定的目标进行滑翔俯冲攻击,配备安装了延时引信的450千克穿甲爆破战斗部,足够让一艘8000吨以下的非主力战舰葬身海底的了,就算是皮糙肉厚的战列舰也扛不住四五枚鱼叉飞弹的攻击。
其实在799工程里,“鱼叉”还算不上最先进的成果,只不过他采用的成熟技术比较多,综合性能和采购价格比较合适而已。等中国的飞弹家族一起上舰的时候,就是世界海军的第三次大变革时代的到来。正在华盛*顿庆祝限制海军军备协议签订,认为能凭借吨位限制保持自己海军优势的英美日会发现他们那些吞噬了大半军费的巨型战舰变成了被扫进垃圾堆中的破烂,他们存在的唯一用处就是让大炮巨舰主义者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而已。
日本此时正在为了替换被中国击沉的四艘主力舰而拼命的募集资金,加上被中国的空中打击给弄的几乎崩溃的后遗症,日本对空军的发展也几乎到了病态的地步。日本继中国之后第二个建立了独立的空军——日本帝国防空军。这是一支编入了驱逐机、高炮、高射机枪和探照灯部队的混合武装力量,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确保领土防空的安全性,海军的航母上,则是在海军独立设置了一支海军航空兵总队,虽然不是独立军种,但是也有了相当大的独立性。这样一来在国民看来屡战屡败的日本陆军变成了裁减的目标,反正也没有殖民地了,养着这些马鹿也没有用处,不如裁减了节省军费。日本陆军的数量被从18个常备师团削减到10个常备师团,像是在朝鲜组建的第十九师团和第二十师团就被一刀裁掉了,不过最不靠谱的第四师团却凭借大坂地区商人的钞票得以保留,让十九、二十两个始终浴血奋战在三韩一线师团里那些百死余生的官兵都嗤之以鼻。
不过在中国人暗中指点和支持下,高尔察克的白俄临时政府大方的拿出了真金白银在日本大肆雇佣被裁减的陆军军人,3500日元的安家费,每月500日元的出勤津贴,每天200日元的战场执勤奖励,每小时300日元的战斗奖金,歼敌奖励、俘虏奖励,阵亡抚恤一件件的摆出来,让很多陆军的马鹿们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当年为天皇魂归九段坂的那帮弟兄都白死了,帝国实在是太刻薄了。
很快当中国的北方军区开始撤军的时候,红俄惊讶的发现在白俄那些几乎是运输大队长的伪军队伍里出现了一支亚洲面孔的雇佣军,娴熟的战斗技巧,精准的枪法,玩的出神入化的掷弹筒和01型步兵炮,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顶着乌拉冲锋的这些小个子雇佣军居然用白刃战毫不犹豫的把比自己人数多一倍的红俄军给打得丢盔卸甲。五六个壮汉打不过三个围成一个小圈子的雇佣军,进退之间,一个个老毛子被扎成了血葫芦,狼狈逃窜的红俄们记住了这支沉闷的雇佣军嘴里唯一听得明白的一句口号“半载”。半载军的名声大有压过伊尔库茨克之王的趋势。日本人的再就业之路注定是血腥的,中国却出奇的保持了沉默,官方的解释是,过境的雇佣军都是以旅游者身份签证过境的,中国对于合法入境并未持有武器的游客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入境,至于他们是如何得到大批的日式装备和弹药的,纯属装备部的机密,不好意思,无可奉告。私下里知道此事的国防军高级将领对于这事情的评价就是三个字“狗咬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