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729章 一分为二</h1>
大唐即将接受突厥的请求,与之罢兵和解了。。しwxs520。
这是继扬州叛乱平定之后,发生的另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突厥的可汗阿史那骨咄禄在国书中称,愿归降于大唐帝国,并如同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国一样,从此尊奉大唐为宗主国,年年进奉岁岁纳贡。
这是武则天最先对朝野上下宣布的事情。乍一听起来,仿佛很是振奋人心,因为突厥不战自降,乖乖归附了。
但是稍稍有一点政治嗅觉的人都查觉到了其中的异样——突厥,什么时候就是一个“国”了呢?
原本,突厥汗国成立的“合法”与否,是一个相当尖锐且重大的问题,重大到直接触及了大唐的底线。试想,如果大唐治下的异胡部族都像要突厥部族那样分裂出去独立成国,后果哪堪设想?
但是这个重大问题,仿佛都被骨咄禄的“请降求和”给悄然掩盖了。绝大多数的民众不明|真相也很难想到深处;能够想到深处的人,更加知道如今的大唐不得不暂时牺牲一点底线来换取边疆的和平。连年的征战,已经让大唐内忧外患疲于应对。
说得好听,这叫退一步海阔天空。
外界能够知道的,大约也就只有这些了。真正涉及到“两国和谈”的核心细则,却只有武则天和少数一些宰相重臣们参与和知晓。
薛绍当然也在其中,每一次的和谈会商他都参加了。武则天和皇帝李旦都没有直接参会,只在会后听取汇报。和谈双方的人选,级别必须对等。
突厥那边派来的,是他们的叶护阿史那咄悉匐,可汗骨咄禄的亲弟弟。“叶护”是突厥的官名,地位仅次于可汗。就连元珍这个统帅突厥所有兵马大权的阿波达干,在他面前也得逊让三分。当然若论实权,咄悉匐肯定是比不上元珍的。
薛绍第一次和咄悉匐打交道,感觉他和他的亲哥哥骨咄禄截然相反。骨咄禄沉稳厚重内敛大气,咄悉匐则是油腔滑调狡诈贪婪。他脸上始终挂着谦逊又和气的笑容,但薛绍分明感觉他胸中藏着随时可以拔出杀人的铮亮快刀。
和这样的人,薛绍不想多言。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讨价还价,向来也不是薛绍所喜。于是,几场会商下来他几乎从来就没有发表过一个意见,就像是一个有他不多没他不少的旁观者。
谈判接近尾声时,重要的细则差不多都厘定下来了。大唐不愧于“泱泱大国”,在很多问题上表现得相当的大度,其中有一些在薛绍看来甚至大度到了“纵容”的程度。比如说,突厥汗国暂不接受大唐派谴国使常驻他们的牙帐,言外之意不许大唐干涉他们的内政。双方边境各自驻军把守暂不开放通商,突厥暂时不会放回曾经俘虏的大唐子民。其他诸如大唐派官驻军,就更加无从谈起。
突厥的和谈诚意,仅仅表现在骨咄禄献来的一纸请降国书,和些许进贡的草原土特产。大唐赏赐回去的,却是不断退让的底线和大批的金银财宝。
薛绍心中自然不爽,但从大局上考虑一番,便也忍下了。实事求是的说,并非是武则天和这些宰相们有多败家,大唐向有此成例,但凡异邦属国前来进贡,大唐必然数倍于之的反馈回去。这摆明了赔本的买卖,如果真能换来一段时间的边境和平,其实倒也划算——打仗烧的钱,肯定比这一点赏赐要多得多。更重要的是,打仗还得死人!
和谈到此,基本敲定。薛绍自己用一句话来总结了这次和谈,那就是原本生死相搏的双方,暂时都把刀子藏在了身后,貌似心平气和的坐了下来脸上同时挂起虚假的笑容,签下了一份貌似祥和实则虚假的和平盟约。
最后一次会商罢后,薛绍和宰相们一同前去向武则天汇报。皇帝李旦一直都在后宫偏殿“养病”,武则天总揽朝政之全局。
盟书递上给武则天之后,重臣们全都噤声不语。
“这些细则条约,多半是大唐吃亏。”说完这句,武则天的脸上几乎是没有表情。
重臣们也没有一个反嘴回话,现场很是安静。
“图全大局,不争小节。”武则天将盟书往桌上轻轻一扔,“罢了,照办就是!”
“臣等遵命!”重臣们都吁了一口气,一同拜诺。
武则天仍是面无表情,那一双罕有生在女人脸上的炯炯龙睛却看向了薛绍,并问道:“薛爱卿,本宫听闻,数次会商下来你几乎是一言不发。因何如此?”
宰相重臣们也一同看向了薛绍,这或许也是他们想问的。
薛绍走出班列上前拜了一礼,说道:“回太后,和谈会商讨价还价,并非臣之所长,于是臣不敢班门弄斧,以免误国误民。”
这话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