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诺曷钵死在伏俟城,只是昙花一现,在唐军入驻的两个多月里,仅仅是先前几天有些议论而已,他的死就好像是个平民百姓,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
而李贤也终于等到了京师送来的圣旨,对于姜恪私相授受,将军权转交之事,本罪不可恕,可看在大捷的面子上,皇帝也就不计较了。
凉州、逻些两道将校士卒,回朝之后,皆论功行赏!而朝廷廷议之后,也最终决定,准吐蕃新任大论-论钦陵所请,罢兵休战,两国重修盟好。
谈判的具体事宜,交给李贤、姜恪、独孤谋三位共同商议,自行决定,酌情处置。
“青海道阿史那忠部怎么办?于阗、焉耆的背叛,就这么算了?”
“回殿下,朝廷也是有难言之隐的,渤海郡王与李谨行将军在辽东,虽处优势,但高句丽的旧贵族的反叛不断,牵扯了朝廷不小的精力。”
“为了供给东、西两线的花销,朝廷已经很吃力了,而且国内受灾的州府不少,实在是没有太多的钱粮,扩大战事。”
来使是郝处俊的弟弟-郝处杰,是中书省的郎中,李贤与其兄有旧,即便对旨意心存疑虑,也不好把邪火发在他的身上。
而且这家伙此次来,除了传旨之外,还身兼信使的职责,特地为其兄给雍王送了一份信。看过信中的内容后,李贤眉头皱了几下,随手放在烛火上烧了。
“转告郝相,本王知道了!”
“休息一晚,明日就启程回京吧!”
待郝处杰出帐后,李贤便命人招来了姜恪、独孤谋,将圣旨传阅给二人后,又通报了郝处杰所言的“朝廷困难”。
如此说来,与吐蕃的议,安西四镇,短时间内也注定无缘恢复了。李贤此刻的心情,不是一般的糟糕。
就差一步,只要再给他一到两年的时间,他保证可以趁胜收复安西四镇。
“一直以来,本王都认为,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什么可在意的。”
“可现在呢,美中不足啊!”
遗憾是一定的,尤其是唐军的战力已经恢复,兵力折损也不算太大的情况下。可他明白,姜恪说的有道理,数十万大军在外,关中的守备压力太大了。
而且,还有另一层意思没有明说,功高震主者身危,手握重兵者主疑。虽然他与皇帝是父子,可他们之间“另类”的父子关系,也导致了东都的圣人不甚放心。
李治啊,还说到底还是小家子气,同样面对西域问题,比起刘汉的皇帝,他差的不是一星半点,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殿下,你还年轻,往后的日子还长着的,不急于一时。”
“老臣与左相都相信,只要有你在,我们身后大唐不至于无将可用。”
姜恪与独孤谋岁数不小了,这一战也就是他们军旅生涯中的最后一战。是,大唐的军队,从来不缺将帅,刘仁轨、裴行俭、薛仁贵,甚至郭待封都是一时之选。
可两位老臣也要考虑将来,皇帝高瞻远瞩,早早发现了李贤在军事上天赋,并狠心送他去辽东历练。又请英公悉心教导,就是希望大唐的军队后继有人,传承有序。
看看这大非川一战就知道了,在姜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