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张绣还是在正月出兵了。国家社稷初建,各种典制尚处于草创阶段,文武百官没有晋封安置,这些都是对于出兵的不利因素。然而张绣有这些麻烦事,同样也代表着孙权那边也有同样的压力,相比之下,还是孙氏会更为头痛一些。
在派出使者赶赴长安的这一两个月,张绣在寿春也没闲着,整天和手下的文臣谋士合计着古往今来各种官制典法的利弊,因为现今张绣手下并不缺乏对于历朝历代官制法典国策有研究的学者型人才,加上还有纵穿中华两千年历史穿越而来的历史发烧友张绣在一旁对手下的臣僚提出一针见血的利弊分析和具有划时代建设性的意见,在派出去的使者复命回来之前,张绣集团却是依照着东汉官制并结合当下时代现状实情确定下了一套极富有改革创新性的官制。
之所以在禅国封邦一事尚为尘埃落定之前便积极确立国策国制,倒不是张绣有多么猴急想当一国之君,而是现在是个人都清楚这是早晚的事。汉失雒阳,群雄并起。这一天下大势已经没有了回转的可能,体验了一方之主的各地诸侯们断然不会将手中权势拱手相让,要想解决这些,得靠实力说话,但如今,势力最弱的,恰恰是汉室。
没有实力就没有话语权。若是当下张绣直接不认汉室直接称帝,天下人都是无可奈何的。因为淮南和江东人心所向,因为手下有无数渴望建功立业封侯拜相的文武英才的支持,因为麾下有数十万只忠于张绣一人的军队。而天下人也不会像前几年袁术称帝时一致的谴责咒骂追讨,毕竟一方面张绣和袁术两人在为人为政上天差地别,而另一方面眼下的情势也实在没有哪方势力愿意主动招惹张绣。
曹操?官渡一战精兵尽丧,大将悉数负有轻重之伤。张绣没有趁他病要他命都算好的了。
刘备?十万徐州军听起来不弱,但实际战力还不一定打得过张绣麾下的淮南军。
至于另外两个邻居,刘表和孙权,这两方势力加在一起张绣也是不会眨眼的。
再至于南边交州的张津,张绣则是直接忽略了。
正月,使者蒋干从长安日夜兼程返回寿春,带回了原汉天子刘协的禅国封邦定诏。
早在张绣征讨江东时便被蒋干用三寸不烂之舌从豫章郡劝至张绣帐下的华歆领头力劝张绣接受诏书,受命为楚王,以顺楚越士民之心,应天降祥瑞之命;施德布威,安定一方。
又是三请三辞,张绣终究还是半推半就地接收了楚国之封。于是祭天拜地,成典明礼,设置百官,封侯拜相,昭告天下,大赦四方。
有袁术先前在寿春所建所为,天坛和地坛甚至宫殿宗庙都是现成的,还有礼官驾轻就熟进行登基大典,一切都井然有序,没有任何的差错,大楚国便新鲜出炉了。
张绣一贯崇尚简单低调,就算是登基为王,仪式仪仗什么的也是极尽简约风格,并没有丝毫向普通民众征缴多余国税,也没有征调民夫。人力物力不是从军中直接抽调,便是从府库中划出一部分使用。
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恢弘万象,也没有人尽皆知,一些较偏远的乡县得知立国的消息,甚至是张绣结束了对孙氏的战争之后。
简单来说,张绣在立国的一开始,便期望定下一个一切从简高效的风尚。
张绣首追叔父张济为楚武王,号婶母邹氏为武太后,建都寿春,并建立了张氏楚国的宗庙。
在官制上,张绣在延续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度的基础上糅合了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内容,并改革了有关的官制品秩职权,使得各个官职之间更加得以权责分明且协调分制。
设丞相一职,并拜前汉光禄大夫贾诩贾文和为开国丞相,并殊封贾诩为翊国君,爵位一等。
掌管民政财经的司徒一职由前汉豫章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