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章 变异大龟寿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大夏的功夫看起来都不相同,就像是有人煮饭用陶罐,有人用竹筒,有人用铁锅,有人用甑子,有人用铜罐……

    这些就是器具,一眼能辨别。

    这也就是我们了解的功夫套路,放长击远,还是结构精致?就成了北拳南拳的区别。

    火没有生起来,饭没有熟的时候,各种工具看起来毫不相干。

    但是如果用的是大米,出来就都是大米饭。

    这就相当于是纯练招式和套路,大差不差,都是花拳绣腿,表演是上好的途径。

    那如果是小米,玉米粒,其他杂物做出来,也算是主食。

    那就是各种门派因为动作结构,脚下步伐的不同,导致的实战效果变化。

    这些,已经开始逐渐触及功夫的本质了。

    煮饭就要用水,用火,用米,用功夫套路,这个就是组合。

    而其中冒出来的关键,就是火和水。

    火代表的是能源,对于人来说,就是力。

    而力气来自于身体体能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换句话说,到最后还是身体的皮肉筋骨膜,也就是炼体是最重要的基础。

    有了远超常人的体能储备,才有科学分配和使用效率的问题。

    那么水和火,就是阴和阳这个基本问题,把能量传导给大米,让他成为米饭,就需要掌握火候。

    不能封闭器具,猛然加火,那就成了爆米花。

    也不能加太多水,即便是猛火,那也会成为寡淡的蜜汤。

    如此这般,阴阳和合,就成了招熟之后的懂劲。

    在器具和结构稳定之后,就需要掌握水火的比例,知道劲道所在。

    而如何发力,控制力量,配合上步法,对重心和躯干的控制利用,最后用合适的技术传导给目标,越是快速,准确,狠毒,灵活,那就越是出神入化。

    在身体中的十四层系统相互融合中,会有多少种变化。

    在一动一静之间,就有多少令人无法揣摩的招式变化。

    郑昊盘腿坐在禅房之中,脑海里异常活跃兴奋,八极拳韩化龙的八极拳在他的脑海中被烙印下来,开始进行不同维度的分解。

    力量在身体内部的传导,重心控制,躯干的晃动与否,招式的快慢变化等等,让他几乎是慢镜头一帧一帧的在天算系统中不断的来回演练。

    随着龟大寿的吐纳呼吸,这种演练突然变得有些生涩,原来流畅的动作,竟然有些支离破碎。

    金鸡抖翎,哪吒闹海,抱虎归山,壮士扑虎……

    八极八打,虎形有三,龙形有二,鹰形,熊形,猴形……

    不对,通过天算系统的崩溃和重组,在加持了天眼后,郑昊终于误打误撞在黄庭所在的定海珠里凝结出一个模糊的人形,可以演习武功招式,如同自己在训练一样。

    将这些动作放慢,分解,而后发现很多动作都像是雨伞砰一声打开一样。

    中心并未摇动,周身之力如同箭矢向前破空。

    随着这个势,才有了看起来十分勇猛刚烈的锤。

    撑锤,其实是不是锤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撑。

    而撑,在于发力的时候,是全身发力,从腿部到髋,到脊椎,腰腹逐次而动,随后带着肩膀扭转,大臂,小臂随之被摆动,而后拳头叠加在层层力道之上,小幅度,短时间,小空间内将所有的力量传导出去。

    当力量全数传导给了对手,对手就会像是射出去的箭矢和子弹,被击飞。

    一旦对手无法将身体里的力量引导和卸掉,那么就会收到伤害。

    不管是撑锤,还顶心肘,所有的发力都是数层叠加成势之后,小关节和末梢才顺势发力。自己想要真的掌握,恐怕没个一年半载,很难登堂入室。

    这个发力,遵循的依旧是全身发力。

    右脚跺地,借助地面的反作用力,随后双腿传导给髋部,右脚落地几乎和身体扭转发生在同一时间。

    身体的扭转过程中,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角度不能有大的变化,重心在两腿之间。

    跺地蓄力时重心有下沉,随后重心回复,几乎没有变化,处在水平位置。

    力量从髋部扭转到肩,传给大臂,肘,小臂而后到达手指。

    右臂发力的时候,肌肉需要放松而不是紧绷。

    两臂的力量几乎在同一个水准才能做到出手的速度和力量都最大化。

    郑昊在脑海中不断的演练,按照韩化龙的动作纠正自己的动作结构,他发现,韩化龙多数情况下右臂明显有紧张感,同时跺地后的重心起伏比较大,出拳的速度随着下降。打出音爆的那一拳,全身都有种放松感,而且跺地和扭胯几乎同时,动作幅度小,双臂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弧线。

    这种状态就像是怀中抱着已经重病惊厥的婴儿,却要迅速从人群中闯到医院一样。

    在不断的练习之中,郑昊的呼吸随着撑开双臂,力量尽数传导过程中变得有些不一样,呼吸有一种错位的灼热感。

    八极拳的发力,原来和羽毛球的发力有些类似,只是大发力,很少有人能拆解明白。

    大多数情况,都是精通于某一部位发力,就已经是处于一流。

    随着郑昊的姿势不丁不八,腰胯下沉后坐,他才发现这一基本动作的发力,与自己持着百来斤的大铁抢杆十分类似,如果整体力量是有着先后顺序,层层叠加,而且力量的方向是朝着前面一线传递,那就很像是韩化龙打出爆破音的一拳。

    这其中,蓄力的过程似乎越演练,越拆解就越是复杂,远远超出了八极拳自身的范围。

    这撑锤,似乎已经碰触到了所有拳术的底层逻辑和根基上。

    郑昊感受到呼吸不舒畅的时候,大多是因为肌肉的紧张,主导发力部位转换的脱节,身体重心起伏过大的时候。

    想不到《龟大寿》竟然可以作为发力是否顺畅和自然的一个判断尺度。

    郑昊心中一喜,对于自己的主观感受,他其实在觉醒了天算系统后,已经比较排斥了。但是主观感受如果是建立在多维度的客观检测上,就会形成超越感受的判断意识,那就非常可靠,类似于神觉。

    现在呼吸是否顺畅,肌肉群是否有松弛感,体内是否有参与的力量震荡,都是他判断力量传导的客观指标,演练的效果就非常明显。

    八极拳周身都是力,而力量叠加最为凶猛的乃是手指,脚蹬地获得的力量在,经过大腿传导至髋关节,背部肌肉群的发力导致整个脊椎拉伸蹦弹,发出一股向上的劲道。

    而同时胸腹的卷动,在利用身体围绕重心所在中轴运动,带来了从后向前的力量。

    这就一个要求沉肩,一个要求含胸,身体在发力前像是一张拉满的弓。

    随着力量传导从右髋到左肩,身体先动,而后是左肩,左肩甩动大臂,大臂甩动小臂,叠加全身力量传导至于手指抓紧的拳头或者掌。

    郑昊再次演练时,就参考了这具肉身练习了五六年的羽毛球鞭甩发力,许多发力的关窍似乎瞬间被打通了。

    呼吸越来越顺畅,动作越来越轻柔,快捷。

    就这样,郑昊定海神珠中的小人不断的在演练动作,时而快疾如风,时而缓慢如滞留,时而全身紧绷,时而毫不在意……

    延喜在自己的禅房里睡不踏实,睁着眼看着屋顶,等着晨曦降临。

    韩化龙一觉睡到天光大亮,几个师兄妹都去院子里练功,只有师傅一双熊猫眼坐在院子里,桌子上放着砂锅,身边的炉灶里蒸着小笼包。

    和尚不吃肉,八极拳却没有规定说不能吃肉。

    再说津门的狗不理包子,不放肉那就真的是狗不理了。

    听见屋子里传来一阵淅淅索索的声音,孟师傅以为是自己的爱徒已经醒了,转身去灶膛里加了一把柴火,又搅拌了一下皮蛋瘦肉粥,砸吧着嘴,就等着开饭。

    谁知道,柴火都灭了,人还没有出来。

    师傅心中有些怒气,看着一只土狗在门外晃荡着,捡起身边一块土坷垃,朝着蓬松的黄影砸了过去。

    噗嗤。

    一声狗吠惨嚎连连,去了远处。

    几个外出练拳的小家伙说说笑笑的就回来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