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痕迹,一边眼泪汪汪,心绪复杂,这个妹妹总是惦记着自己。
想到上一次的不欢而散,自己对于妹妹的猜忌和嫉恨,还有那些曾经不可说的心里的不平衡,顾晓英是愧疚的,羞愧的,还有更多的是对于自己身为一个姐姐的不称职的黯然。
一直以来,都是妹妹挡在自己身前,为了这个家,为了所有的家人,为了自己拼命的遮挡着风雨,用她那根本就称不上坚强的肩膀,一个十二岁就开始拼命的抗争的女孩,给这个家带来了现在的变化。
一次两次的改变,一次两次的抗争,这就是自己那个毫无私心的妹妹啊。
顾晓青对于家里人的所有的一切,顾晓英是看在眼里的,以前被商文明蛊惑的时候,她是真的感到不公平,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得不到回报的,没有任何人看在眼里的。
觉得自己作为家里的老大,得到的和付出的根本不成正比,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自己失去的太多了。
她也常常幻想,要是自己也上学了,那么现在是不是一切就不一样了,是不是她也可以像顾晓青一样生活的这么恣意,这么没有负担,这么享受,和得到所有别人羡慕的目光。
可是自从商文明的幻影破灭之后,顾晓英反思了很久,那是从心底深处安静的,一点一点剖析分离出来的真正意义上的反思。
顾晓英第一次看清楚了自己。
她不是顾晓青,从来就不可能是。
当初的顾晓青是怎么面对父亲顾如海想要遵从爷爷奶奶的安排,准备要顾晓青不要上学的,面对那样子痛哭流涕为难的父亲,顾晓英记得当时自己还是埋怨过顾晓青的,认为顾晓青不体谅家人。
当时的她也是那么可笑和愚昧愚孝的。
顾晓青没有当什么孝顺的女儿,而是站出来坚决的反对,狠狠的打破了那假装的孝顺和一切的假象,为自己上学争取到了权利。
为了家里人的一切改变没有遵从顾如海的请求,无视顾如海的哀求和家人的惶然和怨怼。
要是当时是自己,她可以办到吗?
顾晓英摇摇头,绝对不行,当初的自己不是没有上学的机会,最后没有上成学,难道仅仅是因为顾如海的愚孝吗?没有她的因素在里面吗?
她也认为农村的女孩子上学没有什么大出息,她也认为还不如帮着家里做家务,做农活来的好,她也认为认不认识字无所谓。
这就是两个不同的选择和两种不同的结果。
顾晓英闷不吭声的接受了父亲的安排,最后得到的也许是嫁给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继续种地生孩子,照顾公婆就那么一辈子。
可是顾晓青的选择带领着全家杀出了一条血路,虽然这条路走的辛苦艰难,一路上困难么重重,但是看看现在的家里的条件,看看所有的家人现在的生活。
顾晓英知道这全都是因为顾晓青,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难得是自始至终妹妹的心里始终是把家里人当做了第一位,一直想着保护他们,就像每一次的保护自己一样。
即使她得到的是冷言冷语,可是顾晓青从来没有想过放弃顾晓英。
这就是真正的血缘亲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