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现代火箭炮是1933年苏联研制成功的BM13型火箭炮。这种自行式火箭炮安装在载重汽车的底盘上,装有轨式定向器,可联装16枚132毫米尾翼火箭弹,最大射程约8500米,1939年正式装备苏军,1941年8月在斯摩棱斯克的奥尔沙地区首次实战应用。当时苏军的一个火箭炮连以一次齐射,摧毁了纳粹德国军队的铁路枢纽和大量军用列车。火箭炮齐射时,像火山喷发炽热岩浆,铺天盖地般倾泻在敌目标上,声似雷鸣虎啸,热若排山倒海之势。不仅消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和军事装备,而且给敌人精神上以巨大的震撼。以致德军士兵后来一听到这种炮声,就心胆俱裂。严格来说,“喀秋莎”是导轨火箭炮,而不是多管火箭炮。最早的具有炮管式发射装置的多管火箭炮,是德国于1941年正式装备部队的158。5毫米6管牵引式火箭炮和280/320毫米6牵引式火箭炮。
90毫米箱式火箭炮,设计为20管,弹长1。30米,弹重18。5公斤,战斗部重5-6公斤,射程8500米。
130毫米箱式火箭炮,设计为12管,弹长2。10米,弹重50公斤,战斗部18公斤,射程可以达到18000米。
火箭弹的陆空系列化发展,使得它在华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50毫米航空火箭弹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并配备到初教一飞机上。而这种车载火箭炮一旦研制成功,对于华夏陆军的意义重大,因为火箭炮是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它一次齐射,可以覆盖很大一片目标,对敌人的有生力量和装甲车辆都能进行有效打击,比如说日本的97式中型坦克,绝对抵挡不住火箭炮的直接命中,它的顶部装甲连20毫米炮都挡不住,更别说是重型的火箭弹了。
如此一来,华夏就有三种武器可以打击日本人的坦克,车载火箭炮、航空火箭弹、坦克歼击车。
当然,日本人可不知道这些,他们正计划着对华夏西南航空工业基地和美军太平洋舰队发动突然袭击呢。
豹式坦克歼击车的研制得到了副总统李宗人的大力扶持,要知道他可是在战场上吃了日本人不少的亏,日本人的坦克给他的部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在徐州战役开始的第一阶段,日本坦克表现出一些亮点,在岩中大佐的指挥下,日本第1、第2战车大队突破了华夏军队防线的西侧,迫使华夏军队继续收缩防线,拉开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日军担任突击任务的是由板垣征四郎少将指挥的第5师团和矶谷廉介少将指挥的第10师团。当时日军的这两个师团负责指挥在华夏战区的所有作战装甲力量,它们是日军中唯一编制有独立坦克团的单位:每个团大约辖有100辆坦克和装甲车。这是日军最具战斗力和机动能力的两支部队。这些日本坦克帮助日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为了对付日本人的坦克,军事委员会甚至从德国进行了一些88毫米高平两用炮,在欧洲战场上由于88毫米高射炮的实战战绩和其优越性能,88毫米高射炮被改进先后作为了虎式坦克的主炮、斐迪南坦克歼击车的主炮、猎豹坦克歼击车的主炮虎王坦克的主炮和Pak4388mm反坦克炮。
不过,当豹式坦克歼击车研制成功并装备****之后,那批88毫米高平两用炮就没有什么用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