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李克用、李茂贞、王建等仍然奉天佑为正朔,不承认他的梁朝,朱温担心各地军阀的拥立会使废帝成为身边的一颗不定时炸弹,于是一不做,二不休,
于天佑五年(开平二年,908年)二月二十一日,将年仅17岁的哀帝毒死。朱温为之加谥曰“哀皇帝”,以王礼葬于济阴县定陶乡。
下面我们说说这个可怜的唐哀帝吧。唐哀帝,本名李柷,是唐昭宗李晔的第九子,景福元年九月三日生于大内,初名李祚,乾宁四年(897年)封辉王,天复三年(903年)二月拜开府仪同三司、充诸道兵马元帅。
天佑元年(904年)八月,昭宗被杀以后,蒋玄晖假传遗诏拥其为帝。他即位以后没有改元,一直在使用“天佑”年号。然而,不幸的是,天不佑唐,大唐300年江山击鼓传花传到他这一棒的时候,终于炸了。
哀帝在位期间,一直扮演着傀儡的角色,从来没有下达过任何实际的政令。
那些所谓以他的名义下达的制敕,其实都是按照朱温的意思办理的。
他名义上的上朝,也会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停罢。哀帝能够做的,就是顺乎朱温的意思,把朱温的政治地位和威望一步步提升和加固。
当然,对哀帝有利的事情也不是一件没有,只是一件都没有成功而已。一件是天佑二年(905年)九月以宫内出旨的名义加封他的乳母为昭仪和郡夫人。
其中乳母杨氏赐号昭仪。乳母王氏封郡夫人,另外一个也姓王的乳母在昭宗时已封为郡夫人,这时也打算按杨氏例改封为昭仪。此举被宰相提出异议。哀帝也只能作罢。另外一件是天佑二年(905年)十一月,哀帝准备在十九日祭天。
当时各衙门已经做好了举行礼仪的各项准备。可是,朱温听到后很不高兴,认为举行郊天之礼是有意延长大唐国祚,有关官员都很恐惧,就借口改期。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当皇帝当的如此窝囊,死或许也是一种解脱。
潞州之战
潞州也称上党、潞安府。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原是潞安府府治所在的县名。得名于明嘉靖八年,取长治久安之意。上党是由群山包围起来的一块高地。
其东部是太行山脉,与今河北、河南二省分界;西部是太岳山脉,与临汾交界;北部为五云山、八赋岭等山地。与晋中接壤;南部是丹朱岭和金泉山,与晋城毗邻。
上党地区地高势险,自古为战略要地,狄子奇在《国策地名考》中曰“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其意即此。
其实,上党平均海拔只有1000米左右,比之山西的吕梁山、五台山、中条山来说。并不算高。
所谓与天为党,主要是就其地理位置而言。上党位于太行山之南端,太行以南即是中原。落差将近千米,站在中原仰望太行,
势如黑云压顶,有巍然挺拔之感。太行山,北起拒马河,南至陵川、晋城。末梢延至河南的林州、焦作等地,绵亘800余里。是山西与河北、河南的天然界山,山之东及南,
即是坦荡无边的华北平原,海拔在100米以下。而上党作为太行山南端的一块台地,俯瞰中原,若顺势而下,夺中原兼而得天下,如探囊取物。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自古以来,上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古代,大部分朝代的国都也都位于上党周围,如长安、洛阳、开封、许昌等,就骑兵的速度,
由上党而至,也就是几天的路程,所以,历代帝王都十分重视上党的战略地位。春秋末期,上党作为军事重镇,晋国在此设立上党郡。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上党仍为其一,以后相沿多朝。唐玄宗升上党郡为大都督府,是仅次于中央的地方最高军事机构;
宋徽宗于潞州置昭义军,辖泽、沁、仪、磁、洺、赵、怀、卫、河阳、郑、陈、颖等十二州,遥制二三千里;元初为隆德府,行都元帅府事;明设分巡冀南兵备道,辖泽、潞、沁、辽、汾五个州府。
古代军事家对上党都有过精辟的论断,认为“上党之地,据天下之肩脊,当河朔之咽喉”,“负太原,履蒲津,带汾河,裣伊洛”,“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井陉关、壶口关、天井关),西为国蔽”,“一夫当关,万夫难越,我出则易,彼来则难”。
因此,历朝历代都把占据上党、夺取上党看做是保卫国家、蔽护京师的大事要事。而每逢国家或政权到了关键时刻,上党又常是兵刃血火之地。
历史上,在上党这块土地上发生过的大小战事多达400多起,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万大军被白起坑杀就发生在这里。
对于李克用来说,守住潞州,就能拒朱温于国门之外,既牵制梁军扩张河北,又借以屏蔽河东,一旦时机成熟,还可以直下洛阳,逐鹿中原。
而对于朱温来说,夺取潞州,则太原外围无险可守,可扼河东之咽喉,一把把李克用掐死。
所以惨烈的潞州争夺战几乎贯穿了朱、李争霸的全过程,先是李克用击败占据上党的昭义军节度使孟方立,夺得泽、潞二州,但过没多久,驻潞州的副将叛变,将潞州献于朱温。朱温早就有夺取潞州之意,如今不战而拥有上党天险,
如获至宝,连忙派兵入守潞州。李克用当然也不甘心放弃潞州这块战略要地。于是再次虎口夺食……经过五次易手,天复三年(903年),李克用再次夺回潞州。并加固城防,以图长久。
朱温念念不忘复取潞州,907年五月,在刚刚称帝一个月后,朱温就命令陕州节度使康怀英以8万之众攻取潞州。
康怀英,本名康怀贞,山东兖州人。原为朱瑾帐下列校。后降朱温,被署为宣武军军校。在此之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