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局势下,维持一个和平的南北关系很重要,对"主和派"来说,迫切需要时间来解决东都危机和西北危机,这是稳定国内政局和恢复国力的前提,而对"主战派"来说,迫切需要时间来创造条件动第三次东征,只要赢得了东征,中土才能集中精力对抗北虏,才能在即将到来的南北大战中占据优势,一旦圣主和改革派赢得了南北大战,则政治危局必然逆转,所以双方在北疆镇戍上存有共识,都有意愿迅巩固和加强北疆镇戍力量,以武力来维持南北关系的暂时和平.
河北人对此看得很清楚,敏锐地抓住了圣主和中枢的"要害",一击致命.
接下来怎么办?既然中计了,挡不住齐王和白贼的北上"脚步"了,北疆危机一触即了,那当然要妥协,"堵"不如"疏","对抗"不如"合作",毕竟维持一个和平的南北关系对中外上下下各方势力都有好处,"合作"是势在必行,大势所趋.
但"合作"的结果是什么?能否遏制和削弱大漠北虏对中土的野心?和平的南北关系能够维持多长时间?
如果南北大战迅爆,甚至在未来一两年内就爆,那么必定是一个两败俱伤,玉石俱焚之局,对中外上下各方势力都不利,包括设此布局的河北人,也会深受其害.
说到底,现在中外上下各方势力,都在穷尽一切办法,借助"依稀可见"的南北大战,进行政治"讹诈".
大漠北虏露出"獠牙利齿"来"讹诈"中土,以西京为"大本营"的保守势力"趁火打劫"讹诈改革派,而河北人,齐王,白贼等一伙"黑白大盗"则"背后捅刀子"公开讹诈圣主和中枢,甚至就连远在万里之外的西突厥人都乘机"落井下石""敲"中土的"竹杠".
未来虽然不确定,但圣主和中枢重臣们依旧信心百倍,根本就没有被眼前的小小挫折所打倒,相反,他们愈挫愈勇,暂时的妥协忍让不过是为未来的摧枯拉朽做准备,笑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
圣主率先打破沉默,神色阴沉,语'冷肃,"一群不知死活的乌合之众而已,上谷,河间,燕北各地却草木皆兵,惊慌失措,成何体统!"
众臣一听,顿时了然.圣主一如既往,杀伐果断,之所以把重臣们召集到一起,实际上不是商讨什么对策,而是他要定"调子",下结论,让大家遵照执行,不要再有异议.
圣主对白贼祸乱太行南北两麓一事不以为然,"乌合之众",定的"调子"很低,明显就是不相信地方上的奏报.实际上地方官吏为推卸责任,常常在奏报中夸大其词,谎报军情,掺杂大量"水分".
既然是乌合之众,几个小蟊贼,不值一提,中枢不应该也没有必要插手过问,这本就属于地方事务,就应该由地方官府去处置.
圣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直接做"鸵鸟",把权力下放给地方,任由涿郡,上谷和河间三郡去处置,但实际上全权处置此事的就是涿郡留守段达.这背后的意思就很直白了,圣主有了对策,具体执行者是段达,其他人就不要"插手"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不论你是主和派还是主战派,都不要做无谓争吵浪费时间了.
看到重臣们并无异议,圣主于是继续说道,"诏令三郡火清剿盗贼,维护境内平安,若有贻误,严惩不贷."
内史侍郎虞世基躬身应诺.
这件事就算处理完了,中枢核心决策层不再议了,但越是看起来很简单的决策,其背后的政治博弈越是激烈,接下来不要说圣主要密切关注燕北乃至北疆局势展,其他几位核心重臣也要从各自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利益出,各显身手,各展神通,竭尽全力推动燕北乃至北疆局势向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向展.
"东都那边再催一催."圣主说道,"水师既然已进入东都,就不要再磨磨蹭蹭,诏令来护儿,周法尚两位总管,战决,不要再耽误时间."
虞世基再度应诺.
"东都大局基本已定."圣主转!望向裴世矩,语调渐转平和,"当务之急是解决西北危机,爱卿可有拯救之策?"
裴世矩躬身致礼,"圣上,西北局势复杂,牵一而动全身,不可轻易决策,以免操之过急,加重危机.臣有意亲赴西北,具体问题具体处置,确保万无一失."
此言一出,一帮重臣们顿感惊讶.中枢核心重臣亲赶西北,这是国之大事,关系到国之利益,这才是真正的牵一而动全身.
瞬息之间,重臣们便对裴世矩西行有了各种解读,尤其纳言苏威,眼神立刻便起了"变化",接着御史大夫裴蕴和内史侍郎萧瑀也是相顾无言,眼神极度复杂.但内史侍郎虞世基,尚书左司郎骨仪和右候卫大将军赵才却目露兴奋之色,显然他们从中看到了更多好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