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竭力追杀,必然会迟滞李风云的渡河速度。由此不难估猜到,如果任由阿史那咄捺带着主力大军渡过闪电河,日夜兼程赶到战场,李风云进入平地松林的代价就太大了。
韦福嗣没有直说,但意思很直白,不惜代价拖住突厥人,阻止突厥人渡河,但齐王做不到,因为要阻止突厥人渡河就必须发动攻击,而中土大军一旦发动攻击,那就撕破脸了,再无回旋余地,双方必定大打出手,结果不论胜负,不论是南北大战提前爆发,还是双方保持克制政治解决争端,最终都对齐王十分不利。齐王北上出塞,目的是生存,是发展壮大,是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是在绝望中争取那一丝极其渺茫的希望,而不是自我放逐,自我灭亡。
韦福嗣坚信突厥人目前还不敢撕破脸,更不敢与齐王这个中土未来的储君打个两败俱伤,直接激怒中土这个庞然大物,因此他主张攻击,但韦福嗣了解齐王的心理,担心与齐王发生冲突,所以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有向齐王施加重压。现在是非常时刻,君臣必须团结,而团结的前提就是君臣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如果君弱臣强,君给臣直接架空了,就是个傀儡而已,那就完了,君臣矛盾尖锐之后,败亡是迟早的事。
齐王委决不下。
“白发说三天内进入平地松林,前提是阿史那咄捺和他的主力大军都被大王牵制在闪电河西岸。”韦福嗣进言道,“大王既然走到这一步了,就应该勇往直前,就应该坚持到底,即便要撤退,也应该是明日凌晨之后。”
韦福嗣等不及了,齐王的优柔寡断瞻前顾后让他心急火燎,迫不得已还是“强势”提出了自己的底线,你要撤可以,最起码要信守承诺,要帮助白发牵制突厥人三天,要到明日凌晨之后再撤。
齐王踌躇难言,阴沉着一张脸,负手于后,在帐内来回踱步,团团乱转。
李善衡来了,李百药也来了,就连跟随齐王出塞的武贲郎将赵十住和怀荒镇将破六韩摩诃也来了,都来征询齐王的决策。
李善衡也是急切,虽然不敢直接进言立即发动攻击,但可以把局势分析得透彻,让齐王知道为了未来的巨大收益,现在必须勇于承担风险。
“白发的意图肯定已经暴露,牙旗那边的突厥人肯定衔尾追杀,拼死迟滞白发的东进速度,而白发帐下的马军屈指可数,凭借那点马军根本抵挡不了突厥人的攻击,最终还得依靠步军的密集战阵,如此一来白发步履艰难,东进速度大大迟缓,这种不利局面下,如果阿史那咄捺再带着主力大军跟进追杀,白发的损失之大可想而知。”
白发损失惨重,生存都成问题,更不要说去攻占安州了。齐王非常纠结,转目望向赵十住和破六韩摩诃。这两位将军常年镇戍边陲,与塞外北虏屡有征战,对目前战局应该有更为精准的判断。
赵十住和破六韩摩诃互相看了一眼,暗自苦笑。这就是典型的外行指挥内行的弊端,齐王根本不了解大漠,不了解北虏,不知道塞外征战的要害所在,即便从政治上来说,齐王也显得不够成熟,你都已经出塞了,深入大漠了,与突厥人正面对阵了,宝剑已经出鞘了,已经把风险无限放大了,如此关键时刻,你却要退缩,要撤退,要把拔出的宝剑再塞回剑鞘,你这不是找死吗?
赵十住没有选择,他被齐王强行拖上了“船”,当然这里面也有他的私心存在,如果不是看到收复安州后的难以估量的利益,他就算与齐王“翻脸”又如何?如今他破釜沉舟了,齐王却踌躇不前,岂有此理!
“弱肉强食。”赵十住严肃说道,“在大漠上,只有吞噬弱小才能不断强大,否则就是别人的猎物。”言下之意你不打突厥人,你害怕畏惧,突厥人就会打你,把你打得满地找牙,弱肉强食,你就完了,什么雄心壮志都没了。
齐王沉吟不语。
破六韩摩诃毅然进言,“大王,大漠上一切靠拳头说话,只要拳头够硬,只要把对手打倒,打趴下,打得服服帖帖认输了,你就是无所不能的神,你可以为所欲为,可以生杀予夺。你说白的,谁敢说是黑的?你说阿史那咄捺先动手,谁敢说你射出了第一箭?”
赵十住及时补充了一句,“在今天这个战场上,我们占据了绝对优势,乘着突厥人匆忙渡河之际,果断出手,给其致命一击,杀他个血流成河。”
齐王怦然心动,这句话才算真正打动了齐王,绝对胜算的一战,为何不打?
“传孤命令,攻击,连夜攻击,向突厥人发动雷霆一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