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阳到西安有700多里路,因为有大批粮草辎重,所以行军甚慢,足足赶了七天的路才到西安城十里外的灞桥镇。
此时天已黑,秦书淮便令粮草队在镇中休息,等明天一早再进城。
正当大伙儿有序入镇时,忽然前边跑来两匹快马。
马还没停,便有一人喊起来,“秦老弟,别来无恙啊!”
秦书淮一听就知道是不二散人。
等二人走近,发现除了不二散人,魔教烈火旗旗主吴烈也来了。
孟威孟虎等人都是眉头一皱,不明白魔教既然已经退兵,又为何来找国公爷,于是不约而同策马上来,分立秦书淮左右,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们。
秦书淮微笑着对他们挥了挥手,示意他们无需紧张。
随后冲不二散人和吴烈抱拳道,“不二老哥,吴旗主,久违了!”
两人立即抱拳回礼。
吴烈说道,“秦盟主,这半年你做的好大事啊!先是大手一挥免了天下农赋,又以雷霆手段迫使地主豪绅分田于民,还一改吏治,以三权分立之法令官场焕然一新。如此手腕、如此雄心,吴某佩服!佩服!”
吴烈连说了两个“佩服”,并且都用了重音。
不二散人立刻接话道,“呵呵,吴老弟说的没错。秦老弟身在江湖,江湖就被你搅得翻天覆地,没想到进了朝堂,做事还是这般惊天动地。你这大明之妖的名头,果然名不虚传啊!老哥不光佩服,而且佩服地五体投地,佩服地心服口服。”
秦书淮呵呵一笑,说道,“不二老哥、吴旗主,咱们都是老相识,就别说这等场面话了。”
顿了顿,又道,“秦某如今做的,不过就是当日在燕教主面前所说的而已。想当日燕教主虽身受天地功之苦,却仍不忘忧国忧民,抛开贵我双方私仇,与在下探讨共兴天下之策,委实让人钦佩。时至今日,秦某亦常回想燕教主英姿。所幸秦某这半年所做之事,总算不违当日所言,日后好歹有脸去燕教主坟前上一炷香。”
这番话一半是客气,一半却是真情流露。
说起来,那日如果没有燕无月在半路替他拦住了女帝,他早已死在女帝的手里了。
而一个值得探究的细节是,燕无月如果只想同女帝同归于尽,完全可以等女帝杀了秦书淮之后再出来。
但是他没有这么做。
在秦书淮生与死的瞬间,燕无月做出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足以改变大明历史的决定。
他认为秦书淮不该死,或者说不能死。
这意味着什么呢?
或许意味着,他已经认可了秦书淮之前对他说的那些治国之策,也认可了秦书淮的存在,对天下人有益。
尽管,秦书淮曾杀了数万魔教教徒。甚至,连燕无月的亲生儿子也差点因秦书淮而死。
但燕无月依然选择他死,秦书淮生!
从这个角度来说,秦书淮对燕无月是充满感激的。
而且,他同样承认,如果没有被天地功乱了心智,燕无月很可能会和他走到同一战线——平乱世,兴天下。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对燕无月又是敬佩的。
秦书淮这番话说得客气而又诚恳,让不二散人和吴烈听了舒服至极。
吴烈忙道,“秦盟主当日在先教主跟前所说的话,眼下在我教已人尽皆知了。正因为秦盟主如今所做不违当日所说,甚至比当初说的要更令人惊叹,所以我教上下对秦盟主心服口服。而我二人此次前来,也是带了教主和右护法的口信。”
秦书淮马上问道,“哦?贵教已经拥立新任教主了?”
吴烈道,“正是。所谓群龙不可无首,我教从甘肃撤军后就已拥立少主为我教第五十六任教主了。”
“哦,如此甚好!”秦书淮喜道,“悔之兄弟善良仁厚,必能带领贵教重振神威。对了,你们带来的口信是什么?”
吴烈说道,“教主说了,秦盟主所推之新政,是利国利民、千秋万代的大事,相比起来我教私仇微不足道。眼下正是新政推行的关键时刻,若是分心别事或功亏一篑。故此,教主特命我二人前来告知秦盟主,当日半年西征之约,秦盟主可暂且放一边。再过半年也好,一年也罢,我教都愿意等。另外,新政推行之时,无论朝廷还是江湖若有什么变故,我教愿倾力以赴,帮秦盟主平定!”
不二散人又补充道,“这不光是咱们教主的意思,也是梅护法及几位使徒的意思。说起来,这事还是梅护法先提出来的,他怕你分心坏了大局!”
吴烈笑道,“梅护法大抵是最关心新政的了。这些日子他一人一剑周游于各地,不时传来书信详述各地新政的见闻,言辞之中难掩激动与振奋,直言此乃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所以,他一直建议教主,要尽全力帮朝廷、帮秦盟主。”
秦书淮听到这里,说道,“秦某多谢贵教美意。贵教虽身负血海深仇,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