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退役球员安迪·格雷,在格雷被解雇后,泰勒的搭档换成了80年代阿森纳名将阿兰·史密斯。
任职欢乐时,詹骏有时要单口解说比赛,也录制了一些个人节目,虽然他的单口评述受到欢迎,但他也更认同二人搭配的解说模式:“他们(评述员)一般负责介绍背景与资料,解释‘镜头语言’与描绘场面,专业上的分析全部交给了嘉宾。如此科学地分工,让球迷和观众听得舒服、痛快。”
单口解说曾是早期国家电视的传统,在意甲开播后,国家电视开始尝试由宋老师、张老师和张足各三人解说。
后来国家电视进一步从人员架构上进行调整,黄老师成为核心,张足各退居二线,与陶人伟、徐阳光以及朱广户这样的前球员和赋闲教练组成一套面面俱到的嘉宾班子,足球解说的大路越拓越宽,从一张嘴巴变成了一张圆桌。
张足各的解说广受球迷欢迎,这得益于他的经验,他粗略估算自己看过三千场比赛:“到三千场的时候,可以有一些预判了,一场比赛打了十分钟,要点在什么地方,我就大概能知道了,有什么发展,我也大概能预计到了。”
不过张足各在以前的国家电视里没什么存在感,因为那时候国家电视不注重解说员的“戏份”搭配,让评述员抢了嘉宾的戏。
“韩老师说话咣咣咣……,有时候,我插不上嘴,我就用这样(嘿嘿)的方式表示我在。”
国家电视并不缺乏懂足球的嘉宾,只是缺乏一个好的评述员。2006年的一声吼,掀翻了黄老师的一桌好菜。
在黄老师转投凤凰卫视以后,接下来的刘建鸿和段日宣都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扮演主角。也许,人们以后对黄老师的怀念,是因为此后一段时间里央视解说的平庸。
如果说临场即兴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黄老师是中国足球解说界的“孙悟空”,那刘建鸿差不多就是那个“沙僧”,四平八稳的解说风格,让球迷听完就忘,连经典台词也就只有一两句。
刘建鸿并非没有在解说风格上创新,每逢进球后,拉丁语的足球解说都会有一段中气十足,非常拉长的“GOOOOOOOOOOOOOOOAL!”,而刘建鸿解说进球,则是用说唱般的语速反复呼喊“进啦进啦进啦进啦……”
不过,他的这种移植没有被观众接受,因为观众们始终更在意他缺乏信息量的解说。
2014年世界杯半决赛后,有人统计刘建鸿一共使用了18个成语,6句名人名言,提到7次中国足球,5次青少年,4次德国足球,2次法国足球。
由于频繁提及与比赛无关事项,刘建鸿被网友认为“啰嗦”和“不专业”。
直到贺火韦的登场,人们才开始惊呼:“他是谁?”
贺火韦让体育解说进入到全新的境界,这是种靠实力和内涵功底的解说。贺火韦称得上同年龄最优秀的解说员。
这是前辈韩老师说的,从《挑战主持人》出道,把黄老师看作是“我的老师”,贺火韦其人并不如黄老师,他在球迷的嘴里不像个“战士”,而是个“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