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谁可以重用,谁不可以重用。
崇祯元年以来,朝中那些或明或暗的东林党大佬们,比如高宏图、郑三俊、钱象坤、钱士升、张延登、惠世扬、侯恂,以及罢官在家的钱谦益等等人物,免职的免职,调离的调离,致仕的致仕,贬窜的贬窜,充军的充军,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影响力。
除了这些前台的大佬们以外,资历威望相对低一点的人物,比如孙居相、孙鼎相、何如宠、蒋德璟、张慎言、瞿式耜、魏呈润等等,甚至包括眼下还是小角色的未来东林党后起之秀,比如史可法、张溥、夏允彝、吴伟业等等,也都被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以各种理由各种方式,打发他们离开了京师朝堂中枢。
经过连续三年来的逐渐换血,如今朝中的党争,基本上被控制在了崇祯皇帝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那些过去常常以东林自诩的人物,到了如今,也只敢自诩清流,而不敢再随随便便地攻击别人为阉党余孽了。
对待这些在官场士林之中很有名望的人,很有舆论上的影响力的东林党人或者东林大佬们的追随者,是不能采取类似对待阉党那样的强硬手段的。
那种肉体消灭的血腥手段或者高压手段,用在这种人的身上,只会适得其反。
类似东林党分子的这些人主要集中在督察院、六科廊、詹事府、翰林院以及其他没有什么实权,主要靠耍嘴皮子刷存在混饭吃的地方。
这些人因为手里没有实权,常常只是动动嘴皮子,今天弹劾这个,明天弹劾那个,他们本人却没有多少贪污腐败的机会。
也因此,他们就没有多少犯罪的证据,便不怕在朝堂上搞党争,同时也会有一些清廉的名声。
如果皇帝非要收拾他们,到最后,只能采取诏狱的形式,也就是终究要走上天启皇帝不得不重用魏忠贤的那条路。
但是那条路,已经证明是一条两败俱伤的路,虽然血腥屠杀了东林党的一大批人物,但是却彻底撕破了脸面,也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到最后不得不受制于太监。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党争不断,整个朝堂始终处在动荡不安之中,内耗过于严重,在一切国家兴亡的大事上都分作两派,互相攻讦。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也痛恨东林党,痛恨那些疑似东林党人物坐而论道的公知言论,但是他却不能再去走天启皇帝的老路。
实际上,在明朝末年这样的帝制时代,只要皇帝本人有主心骨,脑子不犯糊涂,所有其他人的主张归根结底都只是浮云。
原本历史上崇祯皇帝之所以今天听信这个,明天听信那个,甚至是朝令夕改,就是因为他空有一腔复兴大明的志向,却没有自己比较成熟稳定,一以贯之的思路,没有主心骨。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则不同,自从明白了自己的身份之后不久,就下定了决心,要把朝堂上除了个别自己认为能用的留下之外,其他的各类人物,都要慢慢地,一步步,将他们清理出朝堂。
而用来取代这些人的,就是那些一直远离朝堂,踏踏实实地在地方上掌控并处理实际军政事务的那些人。
崇祯皇帝是这么想的,一直也是这么做的,就把这些单纯靠着声望或者好名声来对朝政施加压力的人物,一步步地赶出朝堂。
如今钱龙锡被皇帝打发去这个时代相距京师十分遥远的四川,接替尹同皋担任四川巡抚,就是这个一直在推行的计划中的一个部分。
巡抚这个职务,看起来比较有实权,怎么说也是一个封疆大吏,比工部左侍郎有实权的多了,看起来这是一个提升,是一件好事。
但是论起影响力,特别是对朝局的影响力来说,一个边远偏僻地方的巡抚,与身在朝堂之中的左侍郎相比,却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特别是,钱龙锡这个人,在一个个东林干将被安排离开了京师朝堂之后,已经开始隐隐然地成为了如今朝中清流的领袖。
对于这样的人,让其到四川这样遥远的省份,担任一个有点实权的巡抚,比让他留在朝堂之上,虽没有多少实权但却能够策动一批自诩清流的愣头青文官天天上书议政,要好得多了。
崇祯皇帝的这些心思,自然没法与内阁大臣或者吏部尚书明说。
但是他的这些心思,却被兵部职方司郎中牛聚明这样的人看破,于是不需要皇帝明说,就有人帮着皇帝操刀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