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的资料。”
花雪在一旁翻白眼,这陈子龙也太阴了,居然给他挖坑。还好历史记载里确实是那些含糊的词语,否则还不好解释了。
陈洪谧对花雪的预测是相信的,所以他更关心的是如何救济受灾的民众。
“丰年你做出这些预测,可有对应的救灾措施?”
花雪的资料库还是比较全的,不过他当时记下的都是历史资料,所以记载的救灾措施也是历史书中记载的应对,这些应对措施都有时代和地域的局限性,花雪也不知道好不好用,所以不打算拿出来说。但是有一些措施是普适的。
“冰雹造成的损失是下冰雹的当时一次性造成的,很少有后续灾害。所以减少冰雹造成的灾害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醒人们这两个月出门的时候都随身准备好竹篓或者柳条筐之类的,遇到冰雹护住脑袋,这样就能降低人员伤亡。二是今年种植的作物,尽量以白薯之类的为主,而非那些冰雹一砸就坏的作物。”
这两个措施不是什么史料记载,前者是从安全帽想到的,后者则是对于块茎作物的基础认知。
崇祯问:“白薯是什么?”
“一种跟红薯差不多的作物,陕西那边肯定有,山西有没有我也不知道。红薯也是可以的。”
崇祯继续问:“红薯是什么?”他一个从小在宫廷长大的皇帝,怎么会对农作物有什么见识?何况这两种都是新引进的作物。
花雪无奈,道:“红薯又叫甘薯,徐阁老有个《甘薯疏》你总知道吧?”
崇祯就算见过也不可能还记得,转头看陈子龙。
陈子龙点头:“的确有。徐师说甘薯适合在全国大部分地方推广,产量高,抗旱,而且味道也很好。至于白薯,我也不太了解。”
花雪道:“白薯的事情你可以派人去陕西调查,我听说那边有种植,不过那边人怎么称呼它我就不知道了。跟红薯一样是地里挖出来的,比红薯圆一些,表皮土黄色。跟红薯一样,都是抗旱作物。而且相比红薯,白薯抗寒,适合西北干冷地区种植。”
陈子龙奇怪:“这你是怎么知道的?”
花雪道:“我吃的时候问过,说是从陕西带过来的稀罕物。”
“那你怎么知道它的特点?”
“当然是一起问的。”
陈子龙显然不信,带东西来的人即便知道东西从哪来,又怎么可能知道这东西抗旱抗寒?而且花雪说不知道陕西那边怎么称呼它显然也有问题。不过小花雪既然这么说了,陈子龙也就知道再问他也不会说,所以也没有再问。
陈洪谧又问:“那其它的呢?”
花雪摇头:“有这位徐阁老高徒在此,如何抗灾,就不用问我了吧?我对这些具体的问题,确实没有什么研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