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难点所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r />     不懂装懂其实一个成语,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成语故事。

    有个北方人,到南方去做官,刚到南方,肯定有许多事情弄不明白,如果虚心请教别人,也许并不难懂。可这位先生可不想去问别人,那样显得自己太无知,岂不是太没面子了。他宁肯不懂装懂,结果惹出许多笑话来。

    有一次,地方上一个乡绅请他去做客,大家聊得很开心,这时,仆人送上一盘菱角。这位没吃过菱角,又不好意思问,主人家又一再请他先尝,无奈,他只好拿起一只菱角,放到嘴里去嚼。

    主人看他连壳也没有剥就吃了,心里很诧异,问他:“这菱角是要剥了皮才好吃的,你怎么整个丢到嘴里去嚼呢?”

    他明知自己弄错了,却一本正经地说:“刚刚到南方来,有些水土不服,连壳都吃掉了,为的就是清热解火。”

    主人摇摇头,说:“我们怎么没听说过呢?你们那儿这东西很多吗?”

    那人答道:“多得很呐!山前山后到处都有的长呢。”主人不禁哑然失笑。

    还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逛街,在菜市场上,他们看到一个人在卖姜。这人没见过姜是怎么生长的,就问道:“一棵树上一年能结多少姜?”

    卖姜的人和周围的人都笑了,他们说:“姜是地里长的,怎么能是树上结的呢?”

    他却硬是和别人争辩个没完:“你们真是笨呀,姜是树上结的,我会不知道?我们邻居家就有一棵姜树,不信,我们问问去?”

    他虽然这样说,但心里也发虚,因为他知道他的邻居家根本没有姜树,他不过是为自己解围罢了。

    他的朋友心里明白他是不懂硬要装懂,于是,便故意对大家说:“他这么有学问的人会不知道姜是地里长的吗?他不过是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对的,就要敢于坚持,错的,也要敢于改正,这样才能进步啊!”那人听了朋友的话,脸红了……。

    不仅仅是这个成语故事,就连孔子在教育自己子弟的时候,也是教育他们不要不懂装懂!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骄阳当空,大地一片燥热,一辆马车正在通往齐国的路上慢慢行驶。车上,孔子正向弟子们传授学问,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说,你在路上随便遇到三个人,那其中就会有人可以当你的老师。

    孔子教育弟子:对待学习一定要诚实遇到自己不会回答的问题,要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的不足,绝不能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正讲着,车窗外传来哗啦啦的响声。

    孔子便说:“天气说变就变。听,山那边下起了雷阵雨,快停车!”

    有位弟子下了车,仔细听了听,说:“这是山那边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我是南方人,从小生活在海边,熟悉这种声音。”

    孔子一听是海,非常好奇,因为他从来没见过海。于是就带着弟子,爬上山顶,想看看海究竟是什么样子。

    孔子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感叹地说:“海真辽阔呀!做人就应该像海一样,有辽阔的胸怀,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

    正当孔子和弟子们欣赏着大海的景色时。觉得口渴了,正巧看见一位小渔民正担着一桶水在山腰上走。孔子便走上前去:“小弟弟,可否讨口水喝”

    小渔民就拿起葫芦瓢在桶里舀了一瓢清水,递给孔子。孔子喝过水后,说;“这海水真好喝啊!甘甜清凉。”

    小渔民听后,忍不住笑了:“海水又咸又苦,怎么能喝呢?还甘甜呢嘿嘿,你们可真是书呆子,这点常识都不懂。”

    一位弟子听小渔民这样批评老师。非常生气;“你这黄毛小子。真不知天高地厚,竟然如此无礼,你知道这位是谁吗他可是大名鼎鼎的孔夫子。”

    “孔夫子孔夫子怎么啦孔夫子不见得样样都懂,刚才想用海水解渴就错了,海水是苦的,根本不能喝。我递给他的可是井水。再说,他会种地吗他会盖房吗他会打鱼吗?

    孔子听了,觉得很惭愧,他低着头,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诚恳地对弟子们说:“以前。我对你们讲有些人一生下来就知道一些事情,这话是不对的。我们应该知错就改,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啊!”

    弟子们听了,都点点头,更加尊敬孔子了,这座山后来就被称为“孔望山”。

    孔子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弟子们也是如此。

    孔子有一位弟子,名叫子路,是个性格粗鲁直率的人。子路很聪明,自从拜孔子为师后认真

    学习,渐渐地掌握了不少知识。

    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混战不断,为了扩大各自的势力,他们都把招揽人才作为重要手段,许多诸侯贵族都认为子路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争相请他去做官。这样一来,子路就有些骄傲了。孔子得知子路越来越骄傲了,学习也不如当初用心,变得很浮躁,便决定教训一下他。

    这一天,子路穿着华丽的衣裳,身边还跟着几个仆从,高高兴兴地回来拜见老师。孔子看见子路趾高气扬的样子,心中十分不悦,便提出几个有关治国的问题,让子路回答。

    子路一听,呆呆地地愣在那里,一个也回答不上来。前一段时间,他一直忙于交际应酬,忽略了功课,而且,来之前也没做任何准备。这可怎么回答如果老老实实说不知道,那在同学面前不是太丢面子了吗而且,传出去后,那些诸侯贵族会怎么看,还认为自己是人才吗?

    想到此,子路便假装胸有成竹的样子,把以前学到的那点相关知识全都倒了出来,东拼西凑。连蒙带混地应付了一大篇。

    孔子听了,十分生气,训斥道:“子路,你自己认为回答得怎样”子路见老师生气了,便一声不吭地低着头。

    孔子继续说:“你知道自己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吗那就是不懂装懂!”

    说完,孔子一一列举了子路话中的错误,说得子路满脸通红,羞愧得说不出话来。

    孔子缓了口气,又接着说:“做人一定要诚实,对待学问也要诚实,不能弄虚作假。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没什么丢面子的。如果你能这样老老实实地对待学习将来一定会成为真正有智慧的人!”

    子路听了了老师的教诲后,决心留在老师身边,继续潜心学习,以弥补以前荒废的学业。

    孔子都在教育着自己的学生不要不懂装懂,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不懂装懂。

    还有一则寓言故事,说的也是不懂装懂的害处!

    从前有两只老鼠,一只一直居住在图书馆里,而另一只一直居住在粮仓里。

    有一天,那两只老鼠相遇了。图书馆里的老鼠摆出一幅学者的架子。傲气十足地对粮仓里的老鼠说:“可怜的家伙。为了填饱肚子。你们甘愿住在干燥、憋闷的谷仓里。那里除了稻谷之外什么也没有。可想而知,只有物质满足。缺乏精神享受的生活该有多么乏味啊!图书馆里是多么安静啊,古今中外,经史子集,我都能看到。”

    “这么说,您一定是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喽。”粮仓里的老鼠虔诚地说道。

    “咳,这有何难。它们的一字一句我都要细细咀嚼。一页页装进肚里。”图书馆里面的老鼠很是高傲的说道。

    “这太好了,我正有一事需要您这样知识渊博的老兄帮忙。”说完,粮仓里的老鼠把图书馆里的老鼠带到一座粮仓里。指着墙角的一个瓶子说:“您认得字。请看看这标签上写的是‘香麻油’还是‘灭鼠药’。”

    图书馆里的老鼠其实根本不认识字,它那样说照着现在的说法,那就是在装--逼。所以,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图书馆里面的老鼠在看见标签上三个黑糊糊的大字。因为它不认识字所以开始迟疑起来了,它在想这三个字是“香麻油”还是“灭鼠药”?

    就在它进退两难之时。有一股香油味儿从瓶口飘出。于是,它就凭直觉猜测断定:“这是香油。”

    “真的?您看清楚了吗?”

    “没错,不信,我先喝给你看。”为了证明自己博学。同时也是为了一饱口福,图书馆里的老鼠搬倒瓶子就喝了起来。

    谁知只喝了几口,就浑身抽搐。不久,便四腿一蹬。死了。

    后来,粮仓里的老鼠才知道。瓶子上写的分明就是“灭鼠药”。

    听了这个故事,大家能够从中能学到什么呢?相信大家都会想到正是因为那个图书馆老鼠死要面子,不懂装懂,到后来连小命都搭上了。

    所以,人任何时候都要虚怀若谷,戒骄戒满,再博学的人也会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所以时时处处都要以学习的姿态出现于人们面前,而不能到处不懂装懂,硬充“大明白”,否则自己再无进步的可能了。

    还有这样的一段笑话,充分表明了不懂装懂的害处。

    问:你认为莎--士--比--亚怎么样?

    甲:还行,只是口感不如“人头马”。

    乙:嗨!莎-士-比-亚是一种甜点,您怎么当成酒了!

    莎士比亚,何许人也!酒乎?甜点乎?可怜莎翁一代文坛泰斗,却被两个不懂装懂的无名小卒作践成”穿肠之物“,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笑话虽短,道理不浅,它告诫我们:不要不懂装懂。

    不懂就不懂,为何要装懂?但凡有此陋习者原因有二:一是肚中本无多少墨水,偶然被人问住,欲明说“不知道”,又恐丢尽素日老脸,只好不懂装懂,信口胡好诌,答非所问,敷衍了事,聊以脱身;

    二是自己能耐不多,却不甘寂寞,就在人前人后打肿脸来充胖子,摆出一副博古通今的架势,张嘴就是“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专唬那些学识浅薄之徒,借以扬名。如此而已。

    不懂装懂,有时还真唬住了一些人。于是我们就把它视作“珍宝”,堂而皇之地“借鉴”到人生中来了。

    就想是在学生时代,上课时,最爱喊“懂了的”是他们;练习时,最爱说“简单”的是他们;讨论时,自鸣得意,口若悬河,引“经”据“典”的是他们;不过到了考试时咬笔杆、搔脑门傻眼发愣的往往还是他们。

    为什么一到考试不知所措了呢?原因很简单:这些同学肚子里没实货,就像“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山间竹笋”,一旦要显真本事,能不露馅吗?

    可见,不懂装懂其实是自欺欺人,是在求知过程中对待缺点和不足的一种错误做法。

    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很了解,必然有很多需要弥补的地方。不懂装懂,就像给不足之处盖了层遮羞布,施了个障眼法,暂时挡住别人的视线,使自己得以苟延残踹,到了真相大白的那一天,装懂者究竟要为自己的欺骗行为付出代价。

    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终有灰溜溜逃走的那一天,自吹自擂的登徒子到底饱尝了割鼻之苦装懂者无一不是不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到头来只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真正的受害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上面所举例子里面的那些不懂装懂的同学也是这样,如果不吸取教顺,还要继续“装”下去,次数一多,陷入恶性循环,自己也就变成不学无术的吹牛大王了。

    因此,不懂装懂不仅无用,而且有害。那么,怎样才能解决“不懂”这个问题呢?

    汉代鸿儒董仲舒曾写道:“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这就已经为我们指出了解决疑难、弥补不足的办法。

    一是“不隐其短”。要敢于承认不足,敢于自我解剖:少几分羞涩与虚伪,多一些坦诚与谦虚;少几分臭要面子的观念,多一些不耻下问的精神。

    二是“不知则学”。学习是由不懂到懂的唯一途径,是弥补缺陷、弄懂问题的法宝,是积累知识、充实自我的方法。只有踏踏实实地弄懂了每一个问题,再也不会犯不懂装懂的毛病。

    《论语》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一种智慧。

    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告诉人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求知最忌自欺欺人,不懂装懂。

    人们时常讽刺那种只会说“yes!”的“假洋鬼子”,这是不懂装懂的典型形象。而实际上,生活中这样的“假洋鬼子”到处都是,充斥于各行各业。

    如果只是读书求知,这种“假洋鬼子”还不过是害己而已,没有什么大碍。但如果让这种人从政治国,那可就不是害己的问题了,小则害己害人,大则亡党亡国。

    所以,我们绝不要低估了不懂装懂的危害。因为它完全可能由一种个人品质而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公害,贻患无穷。

    在求学的路上,我们不知道、不明白的知识很多,不懂就是不懂,大胆说出来。中国有句话,叫“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说不懂就要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问问题为耻。

    特别是当前,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知识大量的涌现,旧知识又不断被新知识所代替,因此,对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探索新问题。

    这个问题现在是迫在眉睫,这是强国的需要,这是富民的需要,这是科学发展的需要,这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不掌握新知识,不学习新技能,中国梦就很难实现。

    为了造福人类,实现中国梦,我们当钱就必须有一个谦虚态度,有一个求实精神,不懂不要装懂。

    切记:不要不懂装懂。须知,不懂装懂,终归会害人害己!(未完待续。。)

    ps:注:谢谢激mh大大的月票支持,谢谢!

    谢谢云之幻想、谢志修两位大大的打赏支持,谢谢!

    ...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