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部保长的日子并不好过,他本姓千贺地,但是谁也没有叫过他的本姓,当地的住民都叫他半三,后来以讹传讹演变成半藏。这个家族不知从何时开始定居于伊贺国,当地既叫千贺地,便又改苗字千贺地。系谱中开祖乃是平安时代武将平氏服部家长,在坛之浦之战中平家战败,流落伊贺国落地生根。通说服部家长在坛之浦之战中已经战死,落地生根的并非服部家长。
更有异说,服部一族的祖先乃是从秦朝流落倭国的徐福一族,到底如何,实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伊贺国的疆域为东西**里多,南北约十里多,俸禄在十万石左右。
这样一个小国,却拥有城馆六七百处密密麻麻的散布在伊贺国内。据说,战国时代,伊贺国有六七十位地侍,六七十位地侍分配着十万石俸禄,三大上忍势力,每家的本家势力不过千余石,再加上附庸势力不过四五千石。由于伊贺国小地侍乱立,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当恶劣。在这样的形势下,他们建立起异乎寻常数量的中世城馆,互相征讨,都想置对方于死地,忍术也因此被磨练出来。
伊贺国,拥有一千石以上俸禄为上忍,中忍势力为三百石俸禄以上,下忍势力则是三百石俸禄以下的势力。
当年,服部保长跟随的伊贺守护仁木氏一族仗着幕府的支持,开始对伊贺国内的众多地侍展开攻略,一下子触到了众人的底线,在上忍势力百地丹波藤林长门守的串联下组成了反抗联军击败了仁木氏的军队。服部保长作为替罪羊被仁木氏扔了出去,领地被蚕食,家族成员减少大半,惶惶然踏上逃亡路,一路逃到了三河国方才安定下来。
乱世,刚刚安定下来的服部一族迎来了波折,负责松平清康安全的服部一族却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松平清康被暗杀。服部一族受到了松平氏谱代家臣的责难。
松平广忠送竹千代作为人质送往骏河,田原城主户田康广竟然将竹千代送给了织田信秀。陪伴的松平金田和松平三左卫门由于势单力薄无法救回少主,因此切腹自杀以是责任。原本这次事件并不关服部一族的事情,没曾想到松平金田和松平三左卫门的家人再次将矛头指向服部保长。说他将行进路线密报给织田信秀的。后来由于户田康广的曝光,方才还了服部保长的清白。
好景不长,松平广忠死于暗杀,谱代家臣们为了推卸责任,把原本并不负责松平广忠安全的服部保长拉出来背了黑锅。同时还将松平清康的事情拉出来说话,一时间服部保长的日子可想而知。
再加上,今川义元的到来,支持今川义元的忍者乃是藤林长门守的次子,如此一来本就和服部保长敌视的关系,如此一来服部保长的日子可想而知了,这才有了再次上洛投靠足利义辉的举动。
历史上,服部保长在这一段时间段中的情况不明,到了后来德川家康上位,他的三子服部正成跟随德川家康。后来才成就了服部半藏之名。不过他一辈子服侍德川家康可谓劳苦功高,直到临死,也不过就是八千石的俸禄,和他作为德川家谱代家臣十六将之一的身份一比,真是屁也不是。
伊贺国早已经没有了服部保长的存身之处,修筑在千贺地乡的数十座城堡早已鹊巢鸠占,位于滋贺郡和高岛郡之间的一块狭长山谷之中,一座新建的小城位于其中,这便是服部保长的新居。
这座随时会被推平的新城,便是服部保长以及他的上百族人的存身之所。服部保长现如今手下得心应手的也只有他的几个儿子。十七岁的保正十六岁的保俊,勉强算是成人的十三岁的正成。他的兄弟服部正清已经分家,留在了三河国没有跟来。
服部保长首先将幕府将军的任务告诉了他的几个儿子,然后说道:“你们几个已经长大成人了。应该清楚当前天下形势,我们这些底层的忍者想要有所发展,必须寻找一个明主。”
服部保长认为他的两个长子属于中人之姿,一辈子顶多当一个百石俸禄的下级武士,唯有他的第三个儿子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服部正成一向不拘言笑,在别人说话时喜欢凝视远方。然而。他偶尔的发言,往往能让听众佩服得五体投地。
服部正成回道:“父亲,名门望族往往被旧习所束缚,一旦束缚,便会日渐为其所累,无法施展抱负。故而,首先要有一双不会轻易被蒙蔽的眼睛。听闻,伊达弾正起于微末,提拔人才不拘小格,向来唯才是举,连那户泽白云斋这样的人都能够得到重用,拥有千石俸禄。”户泽白云斋在甲贺中并不出名,自然被曾是伊贺三大上忍之家的服部一族看轻,可是连这样的人都能够在伊达家得到重用,服部正成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白,如果服部一族前往投效,起码不会比户泽白云斋的地位低。
服部正成看问题的方向从来如此现实,他的目光总是盯着天下名主们的表现上,从现象看到实质,他对于伊达政衡的影响仅限于传闻,但是仅凭借着传闻他就能够嗅到伊达政衡的性格。
服部正成的话,让他的父亲陷入了深思,显然上一次投效松平清康的事情深深刺痛了这位服部家的第一代半藏,让他一时间难以作出决定。投效伊达家就要在一次面对举族迁移的窘迫。
服部正成问道:“父亲,什么时候前往伊达领?”
“明日一早”
服部正成凝神沉思片刻,道:“那么明日我跟随父亲一同前往。”他俊秀白皙的脸上毫无表情,静静地转过头来看着远方,好像能够看透一切一般。他的两个兄长却一副懵懂的样子,显得无精打采。
当未来将服部半藏一名深深烙刻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