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人一般都要具有相当的口才,大多能把一根稻草说成黄金,能把地狱?33??成天堂,其实这也许是基本技能要求。
但是稍微有名气的牙人肯定不会来山东地区发展,如果非要出门的话,他们莫不如去流求岛更方便和安全。
来山东地区的牙人都有一种敢于冒险的精神,毕竟这样的地方才能挣到更多的钱钞。
说实话,他们非常非常讨厌《流求时报》上的广而告之,认为那上面的文章让他们少挣了太多的钱钞了……在流求岛,有作坊或是工厂要什么劳力或是工匠,直言会付出多少工钱,还给什么待遇,甚至大多数的海商的买卖双方也都用这个方式来购货卖货……这真是太气人了,牙人的作用被无形中压低了,两面压价挣钱的好处没有了!
所以,去流求岛的牙人发现自己的作用小了很多……更可气的是,大宋境内的许多小报也开始学着《流求时报》这样刊登广而告之来挣钞了!
他们中的许多人感觉生意不那么好做了,有名气的人依旧可以维持,但是一些人改行了,他们发现媒人这一行当更好做了……特别是从大宋向着流求岛去介绍,成功率高不说,收费可不低。
媒人在大宋境内不被收税,在流求岛也是如此……而且他们发现,媒人这项工作,似乎更受那里人的尊重!
至少他们本来不喜欢的《流求时报》还高度赞扬了他们的行业,认为他们善莫大焉,能够帮助这个社会圆了一桩桩姻缘,本身就是一个功德。
相当多的牙人看了这样的报道心里也高兴,但是,并不能逃过他们同时给与的指责,因为《流求时报》上竟然出现了一则女子征婚的要求,那上面的条件要求还蛮高的……他们竟然连这个行业的生意都要抢!
太可气了!
流求女子也太不要脸面了吧?一点点也不知道避讳……
这里又要插一段内容,一段极少被后世提及的内容。
这个民族在古代的大唐时期,有关的嫁娶虽奉行媒妁之言,但是事实上,却也不是一潭死水,世界第一份征婚启事便出自在那个时候。
在男女****外表的寂寂之下,这个民族仍然能包藏着不可思议的浪漫,这些故事穿越时光仍光芒闪耀,不仅因情节离奇,更有文学方面的加分……它们都少不得诗为媒。
诗在这个民族里是文学作品,也是日常生活交流之工具,只不过它的理解要相对难些,却恰恰能让文化水平相似的人能够相遇在一起。
正如一对青年男女若是发现,他们真的能够共同阅读与喜爱一本非常有思想,但注定会沉寂很长时间的书时……那种遇到相知时的兴奋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诗正是这样,它能言志亦缘情,可以表达难以言述之状,还能作结缘之便。
最有名的是通过红叶题诗征婚。
这个和唐朝大诗人顾况有关……他为人所知更多的还是因为他和诗人白居易之间的一个故事。
当年白居易十六岁时,拿着自己的诗作去京城长安(应考。
考前,白居易将自己写好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呈递给顾况看。
顾况看了诗歌作者署名后,笑道:“长安百物贵,白居大不易!”
然而当他读到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又惊又喜,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在顾况的赏识下,白居易中进士,从此名扬天下。此事亦传为美谈。
而在他年轻时,曾于东都洛阳与宫人以梧叶漂诗。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