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说实话,凤九渊远没有料到周密之的威力如此之大,将他这块石头一搬出来,短短几天时间,局势就陡然急转,官卓成主动上书,说自己才识平庸,德行浅薄,不堪大重,请求退出首相竞选。凤九渊是一连挽留的意思都没有,直接就准了。
然后,局势彻底明朗了。
在武定中、路德文、阿布都、刘挺和周密之五人里,周的竞争力明显是最弱的,毕竟没有理政的经验,其次便是一直在督察院工作,没有挪过窝的刘挺。阿布都是个非常有脑子的人,若非过于粗鲁无文,其竞争力比路德文高许多,毕竟在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他都体现出了不俗的才干,特别是中京的城市城市改造之上,其模式极为成功,已经向整个凤凰界推广了。路德文虽没有什么特别的长才,但其谨慎,缜密,稳重,识大体,担任副相是把好手,出任首相就明显嫌底气不足,资历和威望都不够。这样一比较下来,武定中胜出便已无悬念了。
历经了一番波折,一切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回到凤九渊所期望的轨道上了。
大年前的最后一次大朝会上,武定中毫无悬念地连任成功,成为下一届责任内阁首相。
按规定,武定中将在正月底前将新任内阁成员的名单报到凤鸣宫,请求皇帝的批准,若皇帝同意,三月初一,新任内阁就会正式走马上任,负责地管理国家的重任来。若皇帝不同意某些内阁成员的任命,就会将名单发回重拟,三月初一之前宫府之间不能达成一致,便算组阁失败。一旦组阁失败,便相当于首相被自动罢免,将会再次重启首先选举程序……
一般来言,皇帝不会对内阁成员的任命作过多的干涉,除非是宫府之间的矛盾太深,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而对于凤九渊这样的强势皇帝而言,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干涉内阁成员的任命。毕竟责任内阁制度是他创立的,也只有他才能使这种制度与凤凰界原有的行政体系和制度契合,从而使之真正地确立起来。他的干涉是有道理的,固然有他说他过于强势,使责任内阁虚有其名,其实若无他的干涉,在毫无先例的情况下,责任内阁必须会引发一定程度的混乱,甚至出现君权旁落,进而演变成君主立宪制来,那就完全脱离了凤九渊的本意了。
元旦朝贺上,凤九渊又大加恩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这其中最得意地便要数周密之了,去年晋为一等伯爵,今年又再升三级,晋为一等侯爵,增加食邑无数。除他之外,在烛光防线作战的许多中高级次都受到了封赏,着实让在朝的大臣们眼红之极。
新任内阁上任之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萧可立事件的定性问题。
截止目前,被下入大狱的官员、将领及其家眷人等超过了十万,特别是刑部大牢,早已经人满为患,不得不另觅新址兴建大狱。而没被下狱,遭到牵连的官员和将领人数约为三万余,普通百姓更难胜计。大理寺上书说,此案来一百五十年来危害最重、牵连最广、涉及官员和百姓人员最多的大案,若是全都依法谳定,怕是有超过三万颗人头落地,所以请求皇帝开恩,赦免一部分人等,以彰显皇帝仁德,朝廷天威。
凤九渊对这道奏折只批了两个字:不准!
在专场的内阁会议上,他依旧要求严审,不要怕牵连太广,也不要怕抓人太多。若不把这起案件办下来,就不能对那些心怀异心之人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那么,朝廷耗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办这起案子就完全浪费了。
而在三法司会同研究此案的会议上,凤九渊再次强调:必须依法对所有涉案人等进行判决,该杀的绝不辜息。还批评大理寺执掌刑律,不思依法裁断,反而还为人犯求情,实属不该。
话说得虽轻,但大理寺上下听在耳里却是另一番滋味,无不委屈地暗道:“我们还不是为了皇上的名声着想。人杀多了,岂不又得落下暴君之名?能赦的赦免几个,非但不会影响到大局,反而还能赢得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其实,凤九渊又何尝不想要好名声?
只是,在这件事情之上他若松了手,朝野上下怕是再不会对自己的旨意上心了,该怎么懈怠就怎么懈怠,该瞒天过海还瞒天过海,该欺君还欺君,长此以往,朝廷威严荡然无存,他这个皇帝也就变得可有可无了。所以,不管案件严办下去会有怎样的后果,他都得顶着头皮办下去,哪怕会有十万颗,一百万颗脑袋落地也再所不惜。更何况,这样凶残的事件他凤九渊又不是没有干过,山南道的流民暴乱,前前后后被屠杀的平民何止百万?所以,凤九渊就算有一定的心理负担也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