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4点钟,李小强和曹燕子的比赛已经进行了3个小时。整场比赛也已经进入到最关键的时刻。李小强预谋已久的“天下大劫”能否成功,成败在此一举。
对局室内,李小强正襟危坐,在那在紧张的盘算着,但他的表情却异常的沉稳和平静。如果只看李小强的表情,那绝对看不出这盘棋的优劣。
而坐在他对面的曹燕子呢,他的嘴里一直在嘟囔着什么,时不时露出一副懊恼的神色,并且他的双腿,在用一种固定节奏无意识的抖动着。
曹燕子说的是韩语,李小强当然不知道他到底在嘟囔什么。但李小强已经和曹燕子有过多次交手,虽然不能说特别熟悉,但是对于曹燕子现在这幅神态,李小强还是有所了解的。
曹燕子现在认为是自己优势!李小强对此确信无疑!
只要他认为是自己优势,那就说明他没有看到那个手段。只要他没现那个手段,这就给了李小强机会,唯一的机会!
不过机会归机会,李小强的心里却非常清楚,现在马上引爆那个“天下大劫”,条件还并不成熟。如果现在就冒然开劫的话,那么马上起立的就会是自己。
换句话说,李小强如果想要一击致命,他还需要做好几个准备工作。
棋盘上如果出现“天下大劫”,这虽然和外围的劫材没什么关系。但在处理这种劫争的时候需要注意两点,第1是需要确保自己是“先手提劫”。第2呢,就是需要解决“本身劫材”的问题。
可以这样说,“先手提劫”和“本身劫材”,是打赢一个“天下大劫”最关键的两个要素。
李小强通过计算,现自己如果引爆劫争的话。自己“先手提劫”还是能够确保的。可以说如果这个条件都达不到,那么这个手段本身就不成立。
“先手提劫”条件成立,但“本身劫材”的问题却让李小强觉得有点麻烦。不是说李小强的“本身劫材”没有对手多。让李小强觉得麻烦的是。如果引爆这个劫争,那么双方的“本身劫材”都有很多。而“本身劫材”一多。这就让棋局充满了很多变数。
要知道,目前李小强可是盘面落后15目,“本身劫材”一多,那么曹燕子在打劫的过程中,他完全可以采取“断尾逃生”之类的手段。如果是这样的话,李小强就算是打赢那个劫,也未必能够换了全局的胜利。
因此李小强现在需要做的第1个准备工作,就是在引爆劫争之前。消灭一些“本身劫材”,让曹燕子没有转圜的余地,这样才能够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消除“本身劫材”,无非是把一些变化走尽。在曹燕子没有现的情况下,李小强认为想做到这点并不难。尤其这是快棋比赛,当自己把变化走掉的时候,就算曹燕子会觉得奇怪,那么按照最正常的对局心理,他应该也会认为自己是在“打将”,而不会联想到其他。
消除“本身劫材”应该不是问题。但李小强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而这个问题,才是本局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这个所谓的“天下大劫”,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天下大劫”吗?
这个问题就有点意思了。说到围棋中“天下大劫”,大家一般都是说“那种价值特别巨大的劫”。但是这个价值需要多大?这个就不能一概而论了,这个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棋局来定。
例如某些“细棋格局”的局面,假设出现一个价值1o目的劫争,从理论上说也可以称为“天下大劫”。那么在今天这盘比赛中,要价值多大的劫争才能称得上是“天下大劫”呢?这就需要李小强根据全局的形势来进行通盘考虑了。
在棋盘的另一个地方,曹燕子有两枚价值巨大的劫材。他可以花两手棋,吃掉李小强2o多个子。2o多个子加上一些虚目,这两枚劫材的价值大概有接近7o目。
说实话。曹燕子之所以会忽略“天下大劫”的可能性。这两枚劫材的存在可能也有一定原因。
价值7o目的劫材,再加上前面落后的15目。也就说在这盘棋当中,需要一个价值接近9o目的劫争。才可以称之为“天下大劫”。
在围棋比赛中,一步价值9o目的棋,这在通常情况下肯定是难得一见的。因此即便是曹燕子这样的顶尖高手,他在快棋比赛中看不到也可以理解。
李小强准备开的这个“天下大劫”,价值能够达到9o目吗?李小强心里清楚,现在暂时还达不到,但是自己可以创造条件,让这个劫争的价值达到9o目。
在读秒声的催促中,李小强的大脑飞运转。下午4点1o分左右,李小强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
“啊!小强准备和黑棋这块棋对杀?刚才我们不是算过了吗,这块棋白棋杀不赢,它比黑棋要少一气。小强下这步棋的意思。。。他是准备找投场了吗。。。”
到了下午4点钟以后,研究室内的气氛很有点奇怪,由于没有现这个手段,中方人员差不多都认为李小强已经绝望,因此张大记者等人已经准备为李小强默哀。而韩国棋手那边呢,由于李石佛已经现了那个手段,他们准备默哀的对象,那自然换成了曹燕子。
“看吧,他已经动手了,他现在终于动手了!由于那个劫的价值不够,他必须把这块棋也卷进来一起对杀,这样才能确保赢棋。真狠啊,他这步棋实在是太狠了。。。”
是的,李小强如果现在开劫,他打赢劫可以同时吃掉黑棋两块棋。但是吃掉这两块棋的价值只有6o目左右,还够不上“天下大劫”的条件。因此李小强现在做的,就是把另外一块棋卷进来。期待用一个劫争,同时吃掉黑棋3块棋!只有做到这点。李小强才能确保这盘比赛的胜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