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城的古玩地摊,从频阳路、金龙大道、荆山路、人民广场到何仙坊一个都没有少去。
哪怕是一年一度去老家东广扫墓,回东广探亲,也不会忘记去当地的古玩市场转一圈。
老人家还说过,她最惬意的时刻,就是晚上嘬两口小酒,把玩一下白天从各处古玩市场搜罗来的“战利品”。
赏析完毕就放到床底下,第二天便不再多想它。
日复一日竟积累下了如此多的古币和花钱。
不过作为普通的工薪族,虽然能够省下几个子儿去买花钱,此外显然也已无更多的闲钱。
“她从1960年进厂,1963年满师拿42块4毛,一直到1971年,十余年没有加过工资。1972年工资加到53块,一直到1980年才加到64块。”
收藏于老人家而言算一个蛮奢侈的爱好,因而他对每一次的买卖、交易价格都记忆犹新。
“她在1990年花80块钱买过一枚清末民初的,超过他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当时的2分钱可以买一大摊鸡毛菜,200块钱可以买一辆永久自行车还有盈余;360块可以买一套家具……”
现在依然保存在他黄丝绒的盒子里,直径约9厘米,比一般花钱略大。
图案是浅浮雕,一个小童子坐在麒麟上,四周环绕着祥云。
“这个花钱是古代妇女的吉祥物,寓意早生贵子,通常是挂在蚊帐上面用来求子的。”
村长应该是经常跟老人家聊天,所以对于老人家的事情,知道的非常清楚。
不过想想也正常,铁柱看起来傻乎乎的,这位村长又是个好心人,经常过来陪老太太说说话,情理之中的事儿。
老太太没别的人可以聊天,自然愿意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告诉这位村长。
“张哥,这花钱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啊?”展飞忍不住问道。
“花钱是用来悬挂和佩带的。比如镇库钱是过去挂在钱库上面用来压邪,庙宇钱是挂在寺庙里,包裹钱是挂在婴儿的包裹之上求吉利。”
张天元一边看着,一边介绍了起来。
比如老人家收藏的一枚孝子花钱,上面的图案讲的是二十四孝之一“孟中哭竹”生笋的故事。
孟中少年丧父,母子相依为命。
一日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汤。
但时值严冬,哪来鲜竹笋?
孟中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一会儿冰雪融化,草木转青,地上生长出了竹笋;这枚花钱的另一面图案刻的是另一个二十四孝中“王翔卧冰”求鲤鱼的故事。
也是母亲重病要吃鱼,冬天河上都结冰了,哪有鱼?
王翔就跑到冰面上哭泣,用自己的力量把冰融化了以后把鱼捉出来给他母亲吃。
二十四孝“是中国封建社会所宣扬的二十四位孝子、孝女事亲的故事。
它也是常见的古花钱的主题之一,通过观察花钱上的图案也可以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所推崇和宣扬的价值取向。
除了图案纹样,也有单独刻有文字的花钱,比如“积金非宝,一艺遗业”八角花钱,把我们老祖宗的祖训刻于其上,意思是说钱多没用,总有花光用完的一天,要有一门技术,才可代代相传下去。
“你们知道吗,这是一枚邻国花钱,属于朝鲜的,说明当时的邻国边境上已经有进行花钱的互相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