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是?”
杨瑞看着一旁的柳怜问道。
“这是柳怜姑娘,以前没接触过翡翠,这一次特地来带她看看。”
张天元笑道。
“柳怜?就是闫城大收藏家柳公的女儿?”
杨瑞顿时吃了一惊道。
“你居然认识她?”
张天元忽然间觉得自己实在是有点孤陋寡闻呢,杨瑞一个缅甸人都认识柳怜和她的父亲,自己居然听都没听说过。
“怎么可能不认识啊,张老师我说您绝对是忙糊涂了,这柳怜可是个地道的女神童啊,在十岁那年,就曾拿到过陕州业余组古玩鉴赏大赛的一等奖啊。”
杨瑞有些激动地说道:“没想到啊,这多年未见,都长成大美女了啊。”
张天元苦笑了一声,他终于知道自己怎么不认识柳怜了,他比柳怜其实大不了几岁,柳怜牛逼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一名不闻的学生呢。
虽然说是业余组一等奖。
可是当初陕州参赛的人据说过了十万人,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才评出了一个一等奖。
当是柳怜就已经比很多久负盛名的收藏家还要厉害了。
什么,你们不相信陕州会有那么多玩收藏的人?
这倒也是,说起收藏,很多人觉得一定是富商大贾达官贵人能收藏到好东西,一般的百姓把玩的一定多是假货普品。
其实不是这样的。
很多人认为学者是学者,商人是商人,学者是研究家,懂得多,商人是图利的,视其为待价而沽的商品,未必深究。
其实也不尽然。
这个圈子是复杂的,复杂而有趣,这是由于收藏这种行为的复杂而有趣造成的。
收藏,先是一种情感,一种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情感的沟通和传递。
你要喜欢,然后才会去研究,进而想去占有这件东西,然后才会有一个圈子的交流和交易,在这种交流和交易中,才能接触到更多的东西,不断的去琢磨,去修正自己的认知,才会进步,才会接触更多更好的东西,如此往复……
所以,在这行当,一个正常的状态是:到了越高的层次,藏家,行家,研究家,往往是不分的。
而连接他们的点,就是喜爱和投入。
因为这种喜爱和投入,古董商行家藏家往往和文博机构的专业研究者们常常是朋友,一起交流,就像世界上的各大小博物馆也常会私人或者私人团体收藏办展览一样,这是一个正常的沟通。
任何一种行为,一定是先尊重个人的,才有公共的,集体的。就如国外的很多博物馆,即使是公立的,也会定期卖掉一部分的藏品,购入一些新鲜的血液,保持和个人和市场的沟通,它不会是一潭死水。
而在这个市场中的活跃者,买卖手行家们,不是说他们多有能力,而是这个位置逼着他们必须要理论实践相结合。
不这样就应付不了方方面面的客户,因为你不兼具专业般的学者研究精神,你就应付不了客户对于物品细节上的疑问,你不在市场流通领域有深入涉猎,就无法给客人提供一件物品市场潜力和价值的判断建议。
要知道古董这玩意,买进来容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