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一关过去了,下面就是领导们签字确认,然后起合同。◇↓
这里的事情就没这么简单了,按照我局的规矩,这种规模的采购,必须要过局霸的手的,而一般局长见局霸签字了,八成也不会卡。
可如今的局面比较微妙,比较复杂,这个流程怎么走,过不过袁铁志的手,成为了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
正所谓做事先做人,卖产品先搞关系。就圈内潜规则而言,正常走流程采购是找死,领导们会找出一万个理由否定你,或者拖延下去。
因此聪明且符合时势的流程大概是这样——
首先,某产品的销售员通过某种方式认识了一位内部的人,最好有个官位,为了让这个比喻更明确,姑且可以让向晓菲来当销售人员,张逸夫来做这个内部人员。
双方认识过后,向晓菲就要找机会约张逸夫出来喝酒了,谈一谈聊一聊,大概说一下咱们的产品怎么怎么好,倘若张逸夫喝美了的话,向晓菲再把台前幕后的交易稍微暗示一下,看看张处长的态度。这是双方试探的一个过程,张处长要看向晓菲和她的公司靠不靠谱,向晓菲也要看看张嘴处长这人是不是能成事儿的。多数的销售业务,在这一步就止步不前了,因为大多数肯出来喝酒的并非是张处长这样的能人,相当大一部分只是想蹭一顿酒,搓一次桑拿而已。
第三步,假设张处长对此感兴趣,那就要开始策划这件事了。张处长自己肯定是没法拍板就定的,作为内部的人,他就要开始拉关系了。这个过程其实可以比喻成上市募股。张处长本人资本有限,他要拉拢合伙人,首先他就要告诉向晓菲,这事儿拿主意的人是一个叫贾天芸的家伙,我试试帮你把她约出来喝一顿。假设贾天芸出来喝了,也愿意入伙。那么第一个合伙人就出现了,贾处长占60%股份,张处长40%。但这只是个开始,然后张处长就又要说了,这件事要成,咱们还得搞定一个叫袁铁志的家伙,于是袁铁志也入伙了,由于袁铁志能耐更大一些,所以这会儿他占了60%。贾处长占24%,张处长还剩16%。
第四步,这会儿队伍已经很壮大了,向晓菲通过张处长接连攻克了几个关键人物,但这不算完,真正拍板的大哥还是巴局长。由于张逸夫官位不够,够不着巴局,而此时入伙的袁铁志却和巴局关系非凡。这个时候,就该他出面。再拉巴局出来跟向晓菲喝一顿了。
第五步,巴局拍板,干吧。
恭喜,上市完成!
那么这会儿再看看股份,巴局60%,袁处长24%。贾处长10%,张主任6%。
可见,最终的股份蓝图是与权力成正比的,大家都心安理得拿了自己的收益,向晓菲可能会再小小的增发一批股票。或者偷偷给张处长一些分红,毕竟你忙里忙外的,没你就没法上市了,算是辛苦费吧。
就这样,皆大欢喜了,美中不足的是上市过程中多了一些开销,因此这个股票肯定就要贵一些了,不过这不重要,反正由组织来买单。
所以说,袁处长在最开始,可能也不是现在这样子的,他可能也只是一个张处长,只是总觉得自己忙里忙外才占这么点儿股份,特别的不开心,于是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成为了在资本上游的袁处长。
当然,偶尔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
假设向晓菲路子极野,有能力完全无视张处长贾处长和袁处长直接找到巴干入股,这样就痛快多了,但巴干是领导,总不能股份都自己拿了,因此大概会象征性划出去一些,大概结果就是巴局85%,袁处长10%,贾处长5%这样子。
张处长的股份呢?张处长是谁?
没办法,这就是规矩,每一次产品销售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向晓菲不易。
不过也并非所有上市都是皆大欢喜的结果,证监会偶尔也有不开心的时候,过来审一圈,发现你这股权分配有问题啊,有暗箱操作啊,那你这条线就出事了,张处长必死,贾处长也要倒霉,袁处长拼一拼可以活,巴局八成可以明哲保身。
那么这次也要这么玩么?开始锻炼成熟的销售队伍,已备将来的战争?
张逸夫权衡再三,否定了这个想法。
我是我,我是张逸夫。
恒电也不是苟且毛厂,恒电是掌握了最先进高效技术的集团。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我有自主知识产权,我有我的核心竞争力。
我要让你们求着买我的东西,而不是我求着你们买。
对不起,老子不跟你们玩这套了。
就这样,张逸夫拿着文件,坚决地走进了巴干的办公室。
这也许是他走出的一小步,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