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河北岸码头,刚从船上卸下的铁矿石,转到有轨马车上,被运往不远处的工场,工场内高炉冒着黑烟,轰鸣声、敲打声、呼喊声不断。
工场内有几座炼铁炉,炉底部闸门开启,流出明亮通红的铁水,然后经过一道道工艺,浇注、锻造成规定尺寸的铁轨。
已经制作完成的铁轨会被工人们装上特制的有轨马车,有轨马车沿着工场内的轨道前进,汇入工场外的主轨道,前往大别山脚下的施工工地,铺设新的轨道。
黄州总管荣建绪正在视察,铁轨工场他来了很多次,每一次来,都会对热火朝天的工场心生感慨,因为他之前从未想到、听说过,世间能有如此情景。
当然,比起大冶制铁所那形如火焰山的情景,铁轨工场还算“正常”。
荣建绪就任黄州总管两年多,已经对黄州和别处不一样之处有深刻了解,所以现在身处工场内颇为淡定,但第一次来这里的将作大监宇文恺,还有几位冬官府的官员,可就不淡定了。
一如荣建绪当年那般,第一次到西阳的宇文恺,被各种奇异场景所震撼,那些规模大得惊人的各种水力作坊/工场,还有人满为患的西阳城,城中以及繁华无比的街市,都让宇文恺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
他是切身体会到西阳城的兴旺到了何种地步,体会到西阳纺织业、造纸业、制瓷业的规模和实力有多大。
也由此明白,为何朝廷当初同意修建光黄铁路,不怕会因此导致财政入不敷支。
宇文恺不懂商税,但也能看出来,一旦光黄铁路建成,黄州出产的产品必然依靠这条铁路输送到淮西地区,那么届时官府光是收通行税的所得就会很可观。
不仅是黄州的产品,还有长江上游各地以及岭表运抵西阳的特产,都会通过这条铁路,源源不断的输入淮西地区,然后装船,沿着淮水运输到淮水中下游地区。
所以,这条光黄铁路的巨额“运营成本”所造成的巨额开支,对于收税收到手软的官府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
宇文恺全程目睹了一条铁轨的制作过程,佩服起这一项项复杂的工艺,回想起光黄铁路的规模,不由得失神,随后想到了已经开始建设的三门峡铁路。
朝廷为了解决三门峡漕运的问题,想了很多办法,最后采纳了豳王提出的方案,以水-陆-水的方式,在砥柱之险附近,修建一条二十里长的铁路,绕开天险。
这方案是豳王提出来的,所以建设也是由豳王推荐的官员来主持,而为了解决砥柱之险忙里忙外忙了好一阵子的宇文恺,只能袖手旁观。
不过他没有觉得失落,反倒抽空到山南黄州走一趟,要亲身感受一下不一样的“他山之石”。
宇文恺和几名同僚从长安出发,走武关道入山南,然后乘船经由汉水入长江,在鄂州州治夏口登岸,乘坐有轨马车到武昌,切身体验了一回“轨道运输”。
到了武昌之后,宇文恺没有去大冶,而是渡江抵达西阳,了解“铁轨是如何制作的”。
现在,接连受到震撼的宇文恺,终于意识到,黄州这边的“他山之石”,其威力有多大。
不是因为已经从黄州西阳“长”到大别山南麓的铁路,不是规模庞大的针织作坊、纺织作坊,而是因为“蒸汽抽水机”。
铁轨作坊,需要使用大量水力锻锤敲打铁轨,光靠三台河畔那一座座水车,无法提供充足的河水来冲击水轮,所以工场用上了多级蓄水池,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蒸汽抽水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