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私第,杨济独坐院内小亭,闭着眼侧耳聆听四周动静,然而他听了许久,听不到什么特别的声音,长安的夜一如既往宁静。
没有不速之客出现。
杨济睁开眼,看看面前火盆,盆内火焰有些消退,杨济拿起一根木棍拨了拨,继续安坐胡床,感受着寒风,琢磨昨日发生之事。
昨日上午,丞相的车队遇袭,据说现场一片狼藉,护卫们伤亡惨重,而刺客,亦当场身亡。
至于丞相,似乎只是受了轻伤。
这是一场未遂的刺杀,丞相本人安然无恙,官府正在全城大索,据说已经有了眉目,不日便能将幕后主使绳之以法。
但杨济不这么认为,因为他判断事情不像是外界所传那样简单。
首先,谁是此次行刺事件的幕后主使?
按照谁最受益谁就最有嫌疑的逻辑来推断,莫非幕后主使是豳王宇文温么?
杨济不敢确定,因为如果宇文温决定动手,即便事前不说,事后应该给个数,但都没有。
当然,也许宇文温另有考虑,为了尽可能保密,不通知他也很正常。
但杨济从岭表返回中原时,宇文温曾经给他写过密信,在信中大概交了个底,那就是先经营数年再说。
所以杨济觉得正常情况下,宇文温不至于这么急不可耐,除非发生了什么变故。
杨济在长安,宇文温在广陵,所以杨济不清楚宇文温那边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亦或是长安这边出了什么事。
然而长安这边一切如常,豳王妃刚带着世子、庶长子启程没几日,豳王有可能会趁着妻儿离开,就铤而走险发动刺杀么?
杨济不太确定,他没有办法确认,但联想到一件事,那就是大长公主忽然暴病身亡。
之前突厥入寇,是因为都蓝可汗认为大长公主就是千金公主宇文氏,而有传言称,是大长公主故意放出风声,使得突厥都蓝可汗有了借口南下。
现在,据说朝廷已经找到了大长公主勾结突厥的罪证,所以大长公主“暴病身亡”,很可能是被赐死的委婉说法。
那么,也许大长公主蓄养有死士,这些死士为了给大长公主报仇,便铤而走险,刺杀丞相。
以此推论,倒也有些道理,但杨济总觉得不太可能,因为今日丞相遇刺的动静太大了,巨大的爆炸声震撼了整个长安,以大长公主的处境,似乎不太可能弄到那么多轰天雷。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次刺杀,很可能是一场暴风雨来临的前奏,身处风暴中心的杨济,只能提高警惕,以便及时作出应对。
宇文温远在广陵,虽然对方在长安必然安插有耳目,但终究是身处千里之外,如果对方有需要,杨济已经做好了准备。
有传言称,说丞相已经派人去扬州,命扬州总管、豳王宇文温火速入京,这消息不知真假,但可想而知,待得豳王真的入京,长安怕是要不得安宁了。
无论是刺杀还是政变,亦或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宇文温一旦有了动作,杨济就毫不犹豫追随,即便因此而身处险境也不在乎。
众所周知,他是豳王的人,所以一旦长安发生巨变,杨济必然成为宇文温敌对者的眼中钉,必先除之而后快。
杨济不怕死,只是一想到妻儿可能会被自己拖累,就有些愧疚,他起身走出小亭,抬头看看飘雪的天空,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