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这个时候,主人发现不对,调集大军兴师问罪,跋涉数千里,攻到叶榆泽畔,最终决战官军却全军覆没。
昔日的小跑腿,成了南中的主人,身强体壮,饥肠辘辘,于是磨刀霍霍向猪羊。
北掠蜀地,围困成都,大掠而归;南侵交州,攻城掠地,同样满载而归。
这就是曾经的历史,那只蛊叫做南诏,起家叶榆泽,就在初唐发家,“距离现在”不过三十多年!
你们不懂!
宇文温真想这么说,但无法说出口,因为无从说起。
“你们不懂”这四个字,是他心中的呐喊,而恍惚间,他似乎听到了另一个人的心声。
朕开大运河,是为了子孙后代,功在千秋!
朕三伐高句丽,是为了铲除隐患,保中原永无辽东之患!
朕离开洛阳,蛰伏江都,是为了东山再起!
隋帝杨广,面对臣子的苦谏,面对思念家人的将士,心中的波澜,概括起来应该就是这四个字:你们不懂!
然而,功在千秋之举,却祸在当代,不恤民力的杨广,让江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最后还强迫家人远在关中的骁果将士跟他在江都静待时机,后果就是兵变,眼睁睁看着儿子在面前被人残杀,自己也被绞死。
这就是不顾现实一意孤行乱来的下场,宇文温一直引以为戒。
那么他不顾劝谏、一意孤行“实南中”,会不会弄出祸事来?
大规模迁移百姓在南中定居,会不会因为百姓水土不服,大量病死、饿死,酿成人间惨剧?
让蜀地府兵轮戍南中,会不会逼出兵变以至南中局势糜烂,祸及蜀地?
有可能,而且几率不低,令狐熙在南中、蜀地的所见所闻,以及宇文温自己收集上来的民情,都说明了大量蜀地百姓和普通士兵的心声:我们不想去南中!
这是人之常情,宇文温理解,但他的心情,谁又能理解?
他要在有生之年,阻止南中有割据势力做大,所以不想在南中玩“代理人战争”,因为历史证明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养出南诏这条蛊来。
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亲自下场“调教”南中。
什么爨氏、六诏、南中大姓,统统给我跪下唱征服!
这是宇文温的决定,但他又不想重蹈杨广覆辙,因为不恤民力导致江山倾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该如何是好?
宇文温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做出了妥协,不强制百姓迁移,让蜀地府兵定期去南中轮戍就行,保证戍卒待遇,保证其家人减免租调,保证能和家人通信,然后时间一到就能回家,绝不拖延。
都做到了这一步,谁若是还不识好歹搞兵变,那就炮决。
在南中保证绝对优势的军事存在,接下来,就是喜闻乐见的套路。
集中力量开发东川铜矿,让朝廷有了天下第一等的财源,离都离不开,再以盐利、糖利、铜利行开中法,激励商人募集人手在南中屯田。
然后,依靠“有活力的宗教组织”(玄武观、白莲寺),在南中搞“信仰转化”,依靠“有活力的社会组织”(捕奴队),在南中用武力调教那些不识好歹的部族。
用商路聚拢人气,让沿途城池繁荣起来,让百姓渐渐知道南中的实际情况。
预热二十年,升温二十年,合计四十年时间“实南中”,宇文温觉得那时自己若是还没崩,火候就到了。
若自己“半路”就崩了,儿子接着干,若是干不好....
关我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