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活塞的密封性要好许多。
但即便如此,火轮船的速度还是上不来。
林有地想着想着,又想到了火轮船,想起那日码头上如潮的欢呼声,想起磕了“药”的火轮船,不由得有些黯然。
就在这时,他来到镗床另一端,那里是为镗床提供动力的蒸汽机所在位置,经由蒸汽抽水机改造的动力蒸汽机,驱动的不是抽水唧筒,而是镗床的刀具。
镗床对火炮炮膛内壁的切削,转速不能太快,否则刀具会因为过度发热而变红变“软”,所以火炮工场的镗床对于转速的要求不高,用上每分钟转动五到六次的蒸汽机也很合用。
毕竟转速经过齿轮组的放大,用来驱动镗刀旋转已经足够了。
林有地方才听过介绍,知道为蒸汽机提供蒸汽的锅炉已经是最新的锅炉,同样的耗煤量下,蒸汽量大增。
正是因为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让工场的镗床力量十足,而现在,他发现其中一台蒸汽机的情况有些不对:竟然用了双汽缸。
正如蒸汽抽水机靠的是气缸活塞带动杠杆、杠杆另一端带动抽水唧筒那样,工场里推动镗床刀具转动的蒸汽机,也是通过气缸活塞带动杠杆,然后杠杆另一端带动飞轮,让往复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使得镗刀不停旋转。
但正常的蒸汽机,用的是一个汽缸来带动杠杆,宛如一个人玩跷跷板,跷跷板的另一端是沉重的米袋。
而眼前这台蒸汽机,却在杠杆的另一端加了个汽缸,气缸的活塞连杆与这半边杠杆臂相连,位于中间位置。
所以,这台蒸汽机是靠两个汽缸拽着杠杆运动,看上去就像是跷跷板两端都有人一样。
陪同人员见着林有地很感兴趣,便解释起来。
自从工场安装了新式锅炉,蒸汽量大增,需要配备大容量的汽缸,所以原有的容量较小汽缸就没用了,留着还占地方,按理应该回炉,来个废物利用。
但几个技术员觉得这样太浪费,于是琢磨出了另一种废物利用的方法,那就是双汽缸推动(拖曳)杠杆运动,经过计算,认为这样的做法,同样能和新式锅炉完美搭配。
实际用起来后大家惊喜的发现,两个容量小的汽缸并用,相同的蒸汽量下,和一个大容量的汽缸相比,双汽缸“双重作用”输出的力量果然没低多少。
废物利用成功,省下一笔费用,大家都很高兴。
听到这里,林有地问:“省下来的钱呢?如何处置?”
一名官员答道:“当然是拿出八成,发放给这几个技术员,以做奖励。”
“对,做得好,不然技术员为何要绞尽脑汁为工场省钱?”林有地闻言点点头,要提高技术人员改进工艺、机械设备的积极性,就得有奖励。
试想一下,若有工场员工自己想出个办法,对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为雇主省下了一百贯,结果就只得个“好”字,晚饭加多一个鸡蛋,那么以后,就不会有人再动脑筋来改进生产工艺了。
林有地觉得正如郎主..天子说的那样,技术革新,要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此才会有更多的人绞尽脑汁想办法,而不是傻呵呵的等着别人去发现新技术。
一个行业的技术发展,首先要寄希望于工场主对技术革新的渴求,那就是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低的生产成本,带来更高的利润,如此才会刺激工场主运用、研究新技术。
而工场主对技术的需求,又要依靠技术人员的不断摸索,需要用物质奖励、经济利益来刺激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研究。
若只是成日讲什么“奉献”,却没有物质回报,谁还会用心?工场主不会,技术员也不会。
林有地向厂房外走去,却听得那官员继续说道:“不仅如此,工场还出资,为他们申请了专利,当然,这个专利,工场可以免费使用的。”
“对了,专利昨日已经批下来了。”
林有地听到这里,觉得有些奇怪:“专利?双汽缸有何奇怪的,早几年不就已经有了?说不清是谁先用上的,哪来的专利?”
“再说了,当年用双汽缸,是因为纯手工很难做出合格的大汽缸,所以只是权宜之计,如今有了镗床,制作大汽缸很方便,双汽缸...行会也能批下来?”
那官员赶紧解释:“哎哟,上官是不知道,我们这双汽缸,可不同寻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