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吕武不打算玩什么太特别的花样,该讲规矩怎么打就会怎么打,花活能避免就不瞎搞。
作为晋军统帅的吕武是这种心思,反晋联军那边的楚君熊招心思就更简单了。
楚君熊招这一次来的目的非常单纯,纯粹就是奔着消耗蛮人以及列国兵力而来。
双方都不想玩花样,战争进行得也就相对枯燥。
这种枯燥是对心怀别意的上位者而言,参战的将士面临的将是流血和丢命了。
一天,两天,三天……
时间一天又一天的过去,每天都有人阵陨疆场,成为一具冰冷且僵硬的尸体再被收拾走。
人世间有残酷,自然也就有喜悦,便是这般才有生活百态。
有人死去,有人残废,有人受伤。
有人立功得赏,有人犯错被罚。
战场的土地被犁了一遍又一遍,地表的植物被压倒踩碎,倾注太多的鲜血让某些区域的土质慢慢变成了一种褐色,坑洼地带甚至都汇聚了血泊。
“我家箭矢损耗巨量。若后方补给延迟,再过七天便无法再组箭阵。”吕武心疼了。
打了六天,仅仅是阴氏消耗的箭矢就达到七十万,要不是能从战场回收一些箭矢再利用,根本无法再撑七天那么久。
士匄有些怔怔地说道:“阴氏箭阵所杀所伤敌军甚众。”
对于这点士匄有忌惮和恐惧,纳闷阴氏怎么就超越韩氏,玩远程玩到了那么狠的地步。
楚军带来的蛮人极少有身穿甲胄,挨中一箭不是伤就是死,六天之内死于阴氏箭阵下的蛮人少说有个两三万。
其余列国的军队?阴氏没有特别针对,谁进入射程谁倒霉,估计落了个一两万人的死伤吧。
那么,反晋联军那边在阴氏箭阵下死伤了约三四万人,代价却是阴氏射出七十万的箭矢?也就是平均射出约十七支箭矢才杀死或杀伤一名敌军?
十七支箭矢才有一个战果,有什么好稀奇的吗?没有的。
现代战争使用的武器够先进了吗?拿二战为例子,需要平均两千三百三十四发子弹才打死一个人。
实际上,一个人中箭只要不是要害部位,中箭的人还是能撑一段时间,中箭立刻毙命需要伤到要害,不然大多是后面伤口感染发脓而死。
如果是身穿甲胄,一个人中箭数十支都还能够酣战。这个是因为箭镞哪怕穿透甲胄也没有伤及内脏,箭镞只是破开了血肉,直至他失血过多才会倒下。
所以了,吕武亲自经历了冷兵器战争才知道一个事实,针对身穿甲胄的士兵除非是一箭射中要害给弄死,要不然经常能看到被射成刺猬还能继续作战的士兵。
像是某些影视剧里面,士兵明明身穿甲胄,还不是什么皮甲,怎么看都是制作精良的扎甲或是鱼鳞甲,咋就箭镞射中甲片只是穿透一点点,还能给当场毙命呀???
当然,影视剧作品是导演说了算,很多违背常识的事情是不能当真的。
就拿枪战来说,主角中几枪都能跟个没事的人一样,喽啰中枪则是立刻死掉。
真实的世界中,被打中一枪不管是命中哪里都会咬下一大片肉,躯干中枪则会被子弹在躯体里面搅了一圈又一圈,意志力再怎么强也不可能跟没事的人一样。
最离谱的是被飞机机炮或大口径机枪子弹打中还能蹦跶,现实中被大口径子弹命中绝对是被掏个大窟窿或是直接打成两截的啦。
士匄可说不出拿范氏的箭矢给阴氏弓箭手使用的话来,问道:“‘司弓矢’处箭矢可用几日?”
这个“司弓矢”是个什么玩意?就是掌管国家弓矢的官。
各贵族接到征召命令,他们带来的都是自行武装和自带干粮的士兵,到了地方则是能够申请国家补贴,比如接到任务向“司弓矢”领取一张弓和至少八支箭矢。
为什么只有八支箭矢?只因为现在是春秋,制造工艺也就那样,生产过程非常缓慢,着实是经不起阔绰的大手大脚。
另外一点,真以为一名弓箭手可以没有次数限制一再射箭吗?实际上张弓射箭是一个体力活,正常情况下连续张弓射箭个十来次就会令人受不了,死撑着去射会拉上肌肉或韧带的。
所以啦,除非是特别人员,士兵一般也就携带二十支左右的箭矢,超过数量就属于一种过量的浪费了。
吕武用嫌弃的表情扫了士匄一眼,压根就没有半点避讳,说道:“督管国库军需便是范氏之人,如何不知?”
什么意思啊?
说白了就是晋国各方各面被卿位家族所把持,很多关键职位被排排站分果果。
在晋国这边,采购甲胄、盾、戈、矛等近战兵器属于阴氏的职衔;本来管弓和箭的是韩氏,后来韩氏不再是卿位家族,范氏接管了职务;属于国家编制的战车一直是荀氏的活。
各方各面其实原先并没有被卿位家族安排得妥妥当当,一直到晋悼公薨逝才变了个样。
一直到现任晋君姬彪之前,国君和公族都有自己的大批匠人,比如晋景公时期的匠丽氏就负责各种工程,包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