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道祖显圣
在地仙之上还有天仙,自古相传,天仙可入无边玄妙方广之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羽化飞升,据说天仙有灵台开辟造化之功,在无边玄妙方广世界开辟独属自己的一方小世界。
至于无边玄妙方广之界到底如何,众说纷纭,语焉不详,即便一众长生境高人,也只是从先辈祖师的只言片语上推断,玄妙方广之界中,无边无际一无所有,无光无影无声无息无始无终。凡人若至此,等同乌有;仙人到此,若寂灭深定,神魂展开延伸而行。万物在此无远近,要看神魂能否可及,神魂可及,方寸之间,神魂不及,则天涯海角。天仙之境圆满,则可在无边玄妙方广之界中开辟仙府洞天,自成一方小世界之主,比如道祖的三十三重天,佛祖的西方极乐世界,天魔的他化自在天,皆是如此。
传闻鬼仙渡过九重雷劫,阴极阳生,化作阳神,也能在其中开辟一方世界。人仙极致之后,打碎虚空,也是同样道理,又称为“破碎虚空”。
李玄都缓缓低下头,默诵太上道祖之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就在此时,天地间响起一个声音,“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这一刻,无论懂还是不懂,也不论认可还是不认可,所有人都俯首道:“谨遵太上道祖教诲。”
李玄都自然也是如此,他在隐居的数年中,曾经通读太上道祖的经典,自然明白这几句话的出处,分别是《道德经》的第四十五章和第四十六章,意思是: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寒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治理天下不合乎“道”,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在战场的郊外生下马驹子。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在李玄都看来,太上道祖的前半段话是在裁定总结这次玉虚斗剑的胜负,而后半句话则是告诫儒门两家。且不说前半段,毕竟是胜负已定,这后半段,李玄都却是生出些许想法,道祖似是要双方就此罢斗止战,不要走到两败俱伤的局面。
诚然,如今的道门的确没有实力去消灭儒门,真要全面开战,只怕两家就要步了诸子百家的后尘,从这个世上逐渐消亡。“知足”二字便是太上道祖留给今日道门的告诫。
下一刻,漫天紫气开始缓缓消退,重现显露出本来的天幕。
太上道祖虽然神通无边,但也不好太过干涉人间,所以只是短暂显圣,就立刻离开人间。
在太上道祖离去之后,所有人缓缓起身,都有恍惚之感。
只听秦清感叹不已,“未曾想到今日玉虚斗剑竟然引得太上道祖显圣,由此看来,前人关于玉虚斗剑的种种传说,并非虚妄。”
李玄都闻听此言,立刻向宋政望去。
宋政也是刚刚起身,虽然脸上平静,但眼神恍惚,显然也被方才太上道祖显圣的一幕深深震撼。
不说其他,仅仅是通过浩荡紫气的惊鸿一瞥,就让宋政险些心神失守。
宋政尚且如此,其他儒门中人更不必多说。
儒门事前的确有若是斗剑失败就反悔的打算,可如今看来,因为太上道祖显圣的缘故,儒门和道门的斗剑之约,是如何也不能反悔了。否则结果难料,气数之说,最是难测,谁也不好说那血誓的反噬会不会落在自己的头上。
按照李玄都和宋政当日的约定,道门胜了玉虚斗剑之后,儒门再也不能插手道门之事,须得处处忍让。且不说儒门在暗中是否还有动作,明面上却是不能再与道门大规模冲突,等同是儒门向道门低头让步,在不在儒道两家范畴的局外人看来,这便是儒道之争有了结果,自此之后,道门自然气势大振,儒门走向颓势,许多原本依附于儒门的附庸必然会倒向道门,最不济也是保持中立。
儒门隐士们面沉似水,大祭酒们则是叹息连连。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