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龙哥,这里你熟悉?”
“我也是第一次来,不过我看见熟人了。”
然后李晓龙就留下韩毅自己一个人,自己走了,去找美女聊天了,看起来估计也是老朋友。
韩毅也不是爱热闹的人,最后就是自己一个人在一旁吃着东西,要是有人过来就随意的说两句。
韩毅真心不喜欢这样的事情,但是无奈这种事情是必须的。
“你好,韩。”在韩毅一个人无聊的时候,有个人出现在韩毅面前,这个倒是让韩毅很吃惊。
因为这个人是《爱》的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就是最有可能挡韩毅这次拿下最佳外语片的那部电影的导演。
“你好,你的《爱》很精彩。”
“谢谢,你的电影也很不错。”
韩毅将这部电影列为自己的劲敌,但是迈克尔·哈内克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人其实就是那么的有趣,在韩毅看来,《爱》得到了很多国际的奖项,甚至拿下金球奖,这个好像是它的优势。
但是这个韩毅眼中的优势,在迈克尔·哈内克眼中就成为了劣势。
没错,在迈克尔·哈内克眼中就是这样,因为他认为与奥斯卡评委几乎没有任何交集的金球奖,也仅仅是自我标榜奥斯卡的风向标而已。
这个谁也说不准,有的时候就是风向标,有的时候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很神奇的存在。
而且他知道这次韩毅投入了大量的金钱用来公关。
很多时候,电影的好坏是非常主观的东西,也非常容易受到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因为它没有评判的标准,奥斯卡又不同于欧洲的那些电影节,它是由几千名评委投票产生结果,所以在舆论上对这些评委的投票进行影响就存在可能。
发布相关公关稿件尤其是一些著名影评人的文章,接受电视采访,参加各位电视节目,这些都能切实影响到评委们的最终选择。
和《卡波特》的男主角菲利普-霍夫曼一起吃午餐,晚上约了《晚安好远》的导演乔治-克鲁尼一起喝一杯,这听起来很梦幻的时间表,只不过是在颁奖季期间,一个奥斯卡评委的普通一天。
明星、美食、舒适的环境、愉悦的交谈,这些只是奥斯卡公关活动中赢得选票的“开场白”,所有人有野心的人都很清楚,这些投资是有意义的,因为获得了学院和评委们的垂青,作品提名甚至赢得奥斯卡,都能带来很大的经济回报。
影片的重映,dvd的发售、再版,周边的贩卖,甚至是公司其他影片的投资,都会成为顺理成章的事,这就是“声誉”效应。
自从九十年代哈维-韦恩斯坦加入这场叫做奥斯卡的名利游戏后,游戏规则的底限无疑被向下拉低了一大截。
对于奥斯卡的幕后,很多人都在说“没有奖项是真实可信的”,“所有的一切都有价格和报偿”,“为了赢,什么都可以付出”,“哈维-韦恩斯坦彻底改变了电影奖项的游戏规则”……不断升级的公关活动,彻底改变了影片在颁奖季进行推广的方式,变得更加“积极”、“有效”,看起来更像政治竞选。
每位奥斯卡赢家都有一个共同点——把自己的优势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