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9章 邮政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邮递铺二十里一个,而驿馆六十里一座。

    驿馆专门负责招待过往公干的官吏,但必须凭驿券才能住宿吃饭,且严格规定按品级和公差任务享受相应待遇。

    就是既得有相应衙门开出的出差介绍信,还得有驿券,相应品级每天什么标准。

    驿券就相当于是代金券,比如某知府赴职上任,官府开具通行凭证,再给驿券,上面详细写明官员路线,必须得严格按规定路线住宿驿馆,四五品官员,仅可享受两匹驿马,且每天不得过两驿,就是一百二十里,相当于普快了,跑快了驿马损伤。

    住宿的房间,食物的标准上也严格限定写明,比如四五品官,只能享受四菜一汤,两荤两素,连其随从能享受的标准,数量都要有严格限定。

    超出的随从数量,就得自己额外掏钱,禁止占用驿站资源,违者严查。

    朝廷不仅让兵部、督抚、知府知县等官员监督,甚至还会设专门的督邮厅长,也还会定期派巡邮御史监督。

    必须有驿券才能享受驿馆相应待遇。

    而只有传达圣旨,或受皇帝差遣、飞报重要军情,以及文武官员赴外省上任、现职官员在任上病故后遗体及家属回乡等这限定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驿券。

    多管齐下。

    驿、递分离。

    一个专送公文情报物资,一个负责官员交通、招待。

    但两个都直属于兵部管辖,驿卒全都是准现役的卒。

    所有馆驿的开销,由兵部邮驿局提供预算,审核后户部划拔钱款,监督使用。

    地方上也不额外征收什么驿站银,而是统一由国家财政拔款,毕竟之前摊丁入亩里面,那个丁银里,其实就已经包含了驿站的代役银了。

    邮驿的开销不经地方官府征收,也不由他们过手,兵部预算、户部拔款,督邮驿厅直接管理下放,多重管理。

    邮票、驿券加以控制。

    限制使用驿站的人员和待遇,减少开支。

    驿卒职业化,甚至还可以定期训练,使之成为预备兵员,一旦地方有警,发生战斗,还可以立即转为士兵协防战斗。

    “大家可以再仔细讨论,拾遗初阙,更加完善,朕计划先在江南恢复驿、递,将来恢复到全国各地,到时可能会有两千家驿馆,一万多个邮递铺,拥有十四五万的驿卒。”

    既要保证公文、军情的传递,也要给真正公务出差的官员过路招待,甚至还要兼民营邮递业务,以民营业务收入来填补一些开支。

    十多万人的一支驿卒队伍,也将成为一支预备军事力量。

    中央有兵部、邮驿局、巡邮御史。

    地方省级有总督、巡抚、按察使、分巡、督邮厅长管理,府州县级,由知府知州知县兼管,不再设驿丞,只设没品级吏员的驿长、铺长。

    改过去民间差马出夫支应驿站,为官养官应,颁布详细邮驿法令,严禁驰驿人员骚扰驿站,贪污受贿等,按军规管理驿邮,以军法从事违法犯规者。

    朱以海也鼓励民间建立邮递,他就打算让少府监开设皇家邮铺,建立一个皇家邮铺网络,用邮递马车运送信件和货物,在县乡,则用邮驴分送。

    甚至是建立专业的货物运输单位,水陆物流运输,运输这个行业,其实大有利可图的,实力越强,这买卖利润越大。

    历朝历代都有驿站,唯有明代搞的一踏糊涂,朱元璋开始时定的规矩还是很好的,可惜后来乱来。

    最主要还是明朝最初设计这套制度时,搞的是民间差马出夫支应驿站,完全由地方官府管理,没有足够的上级监管,所以最后就成了人人都要来薅羊毛的重灾区。

    朱以海这次直接把驿站从最基础的底层核心都给改了,连同以前明朝的养马制度也给改了。

    不能把所有事情,都交给普通百姓。

    普通百姓在面对官府的时候,是没有抵抗能力的,只能任由剥削欺压。改成官府管理甚至运营,尤其是条条块块多重监管,无疑就要好的多。

    也不是就完美了,但起码也比原先的那套强多了。

    将来要是再崩坏,也自有后人再去打补丁。

    要不是邮驿涉及机密,朱以海原本是打算直接让少府监另搞一套私营的邮驿系统的,私营的话,可以搞加盟承包这样的模式,各地驿站、邮铺,招商承包,自负盈亏,总部负责监管、订价,保障服务等就好。

    后来想想这也太超前了些,而且公文、情报这些东西毕竟机密,所以最后还是打算重建驿站,改成邮驿分离。

    皇帝的这一套计划跟大臣们详细讲述完,果然得到一致赞成。

    这有几分张居正驿站改革的味道,当年张居正也是从官员特权下手,还是有不错效果的,当然,皇帝的改革动作更大,直接把邮驿当成军事机构来经营管理,跟军费兵饷一样预算、发放、监管。

    虽然十几万驿卒,可能一年的工食银就得三四百万,加上其它养马等开支,意味着整个驿递系统需要四五百万一年。

    不过大臣们也赞同皇帝的计划,毕竟驿递不能缺少。

    有些钱,也省不得,钱得花,只是得花到位,落到实处。

    “臣建议可以先在奉天、应天、绍天三京先试行,逐步设立驿、邮,稳打稳扎,连运营边改进,”首辅宋之辅提议。

    “这个建议不错,朕看可以先建一条登莱到淮扬南京的驿路,由登州到莱州,再到青岛,然后经青州琅琊、过忻州到海州,再往扬州至镇江、南京。

    这第一站,从登州起。”

    朱以海钦定第一站设在蓬莱西面六十里处的黄水河海口附近的黄河寨对岸,定名黄水驿,第二驿则在距黄水驿西六十里的界水河海口附近,这里原来就有大明的黄山馆驿。

    先建黄水驿,再复黄山馆驿,两驿之间,再二十里一铺,设立各邮递铺。

    朱以海打算先慢点来,建好一驿,招募派驻吏员驿卒,然后再建完善邮递铺,再接着建下一驿,争取在一年内,建成一条从登州经莱州,到青岛,琅琊、海州、淮安、扬州、镇江、南京的驿递路线。

    一点点扩建完善。

    以后山东半岛肯定还要再建一条环岛驿站,由蓬莱往烟台、威海、成山到青岛,甚至还要经莱州往青州、淄博、济南的路线。

    不过这倒也不是很急,前期可以适当慢一些,积累些经验,完善漏洞,等成熟后,就可以迅速扩张,遍及全国了。

    会议结束,朱以海留大臣们吃饭,仍是四菜一汤。

    饭后,宦官端来绿头牌。

    朱以海看着上面的牌子,“没有丽嫔的吗?”

    “回皇爷,丽嫔怀上龙种了,不能侍寝。”

    朱以海愣了下,这事他怎么不知道。

    “也是今日才请御医确诊的,还没来的及告诉圣人,正要禀报。”

    “哦,那朕一会去丽嫔那里。”

    “皇爷,丽嫔刚有孕,暂不能侍寝。”

    “朕过去看看。”

    朱以海有时觉得这皇帝也很孤独,就算后宫十几个嫔妃,可有时好几天都未必能见到一面,饭都不在一起吃。

    他想了想,“以后晚膳,若是嫔妃们有空,可以过来与朕一起用膳,孩子们一起带来,一起也热闹。”

    太监也愣了下,不过还是很快应声称是。

    “弄个大点的长桌放到这,到时都坐一起,热闹。”

    “奴婢领旨。”

    十四个妃嫔,一子八女,得一张很长的餐桌才坐的下,“记得问下皇后她们,皇子公主们喜欢吃什么,弄点她们喜欢吃的。”

    汉中大捷,朱以海心情极好,感觉格外的通畅,甚至也有精力开始关心起后宫嫔妃和皇子公主们了。

    太监一一记下,不敢半分怠慢。

    虽然觉得皇帝心血来潮,想一出是一出,但做为奴婢领命遵旨便是了,而且他也觉得这样一来,倒确实是会很热闹。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