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结果,册封日本为藩国,同时册封秀吉为日本国王。
明朝册封使到达日本,授予金印,赐予朝服。
秀吉郊迎册使,受封,行五拜,三叩头,山呼礼。
当然,日本史料则称秀吉是被骗了,说秀吉本以为明朝是战败投降,结果却以宗主口吻警告训斥日本,所以秀吉反悔。
不过实际上当然不会这么简单,要不也不会那么痛快的跪拜接受册封了。
毕竟日本自己记载,也是说秀吉当日是愉快的接受了册封,并叩拜敬礼的。
只不过因为后来因为明朝在处置日朝的关系时,让秀吉非常不满,于是便又不承认之前接受的册封,撕毁协方,继续出兵朝鲜,引发第二次战争,只不过最终也没能达成野心。
当然,丰田秀吉被小西行长骗了,也是事实。
他是很愿意接受大明册封的日本国王的,也愿意让日本做为大明的藩属,不过前提是大明承认日朝战争中是兵败一方,要对日本退让,尤其是在处置朝日关系时,得听日本的,这是他们愿意称臣纳贡的前提条件。
小西行长把他的和平七条,换成关白降表,换来大明以宗主口吻训斥日本和秀吉,他当然恼怒。
到公元1600年,德川家康取得关原合作的胜利,建立起德川幕府,取得了日本实际控制权,他其实是一直致立于与大明建立外交关系的,也想恢复堪合贸易。
甚至可以说是费尽心思,可惜明朝直到崇祯自缢,也没有人理会德川家。
德川家甚至还让琉求王尚宁帮忙斡旋。
后来德川萨摩藩大名率兵攻破琉求,并俘虏国王尚宁,实际控制琉求后,派人混入琉求朝贡队伍,借琉求名义与大名朝贡贸易。
当时的德川刚统一日本,但因为入侵朝鲜等原因,被周边孤立。
德川出于稳固统治需要,也想化解跟朝鲜、大明等邻居的关系,日本两千多万人口,手工业不发达,中国商品向来深受日本喜欢,尤其是贵族所需要的奢侈品,更大多来自明朝进口,与大明恢复贸易,也是迫切所需。
特别是日本向来崇洋媚外,当时最崇大明商货,尤其是贵族们,根本看不上其国内所产,每年要消耗几十万斤大明进口的生丝,断了贸易,日本贵族们最受不了。
之前鞑子征服朝鲜,也曾派使者去日本,但日本人却根本不理会后金,认为他们是夷狄。
等他们入关占了北京,日本人依然拒绝清人的主动示好,拒不承认清朝的正统性,日本锁国令下,也仅保留了几处港口,仅对中国商人和荷兰商人前往贸易,却禁止大船出海。
不过自朱以海北伐打到山东,迁都登州,特别是给朝鲜带来的巨大改变,连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都向大明退让妥协后,日本幕府也是十分惊讶的。
看到大明这位绍天大帝,放开海上贸易,与日本锁国令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却能这么迅速富强,其实对幕府震惊不小。
之前日本对外放开贸易,但葡萄牙人等在日本传教,搞的乌烟瘴气,引发教乱,最终迫使幕府下锁国令。
可如今看着大明这般迅速翻身,什么红毛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人全被干趴下,他们也不免心动。
这两年唐船赴日越来越多,商货也大增,幕府也免不了开始派船来明,在大明对朝鲜、琉求册封支持后,其实日本很担忧。
毕竟日本以前打过朝鲜,有世仇。
萨摩藩还出兵攻打琉求,实际控制着琉求王国。
以前日本当然也在朝鲜跟大明较量过,并没占到便宜,万一到时大明找借口来找日本麻烦呢?
幕府内部争了两年,最终如今决定跟大明释放善意,既加大贸易,也主动朝贡。
幕府甚至干脆提出当年足利义满、丰臣秀臣这两位受大明册封国王旧例,不如也向大明称臣。
德川幕府将军向日本天皇和大明皇帝皆称臣。
朱以海对日本人的主动称臣进贡是愿意的,之前日本也来过,只不过仅是来贸易的,现在是上表进贡,甚至称藩称臣。
他们愿意跟朝鲜一样,成为大明的藩属国,朱以海也不拒绝。
所以这次便也如朝鲜一般,册封了德川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为日本国王,却又册封日本年仅十四岁的后光明天皇为扶桑郡王,日本天王,封上一任天皇,也就是日本第七位女天皇,后光明天皇的姐姐,德川家光的外甥女,年仅二十二岁的明正上皇为日本太上天王。
大明也与日本达成全面友好通商协议,明日两国互相通商,不受限制。还直接签订了生丝茶叶糖和瓷器商船出口几大订单,大明则向日本进口银、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