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俊啊,银行同意贷款啦……”
柳晋文笑眯眯的,来到了巧巧面包屋。这个地点,是柳俊告诉他的。机械厂建起来之后,柳俊与五伯之间来往益发密切起来。柳晋文做厂长十分尽职尽责,除了生产技术那块插不上手,别的事都是亲力亲为。
考虑到柳家山到向阳镇二十来里地,班车一天一趟,不方便,柳晋文年纪大了,骑单车往来太费力,柳俊建议机械厂买了一台二手的边三轮摩托车,作为公务用车。由大哥柳兆时兼任司机。事实上,柳兆时要跑火电厂结账,要跑县城银行办理存取款手续,也确实是需要个车。如果机械厂效益好,明年该买小车了。
机械厂这台二手摩托车,在贷款谈判的时候,还起了些作用呢。虽有柳晋才亲自出马,毕竟涉及到二十万的“巨款”,郑行长还是很小心的。待见到五伯自摩托车上下来,郑行长便有些傻眼。他这个堂堂行长的专车待遇,也就是一台边三轮摩托车罢了。看来柳家山这个机械制造厂还是颇有实力的。
郑行长是个把细的人,当即坐上摩托车,亲自赶到柳家山去实地考察。这也就是一九七九年,若是后世,贷款金额再大,怕也难以请动行长大人的玉步亲临实地考察。
到达柳家山,郑行长尚未走进厂部,就听到一阵争吵之声,却原来是好几个上门提货的客户,为了仅剩的一台制砖机到底该归谁在争执不下。郑行长饶有兴趣听了一会,与柳晋文进去给几个客户做工作。那些客户可不管你是行长不是行长,都说自己已经交了款子,就得提货。这边才说一句,那边就说了七八句,郑行长被吵得晕头胀脑,只得苦笑着自动放弃了“调解人”的身份。不过这一番争吵下来,郑行长对机械厂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也多少有了些了解。
柳主任和柳支书果然并非大言炎炎,故作欺人之谈——这笔款子贷得!
“贷了多少?”
柳俊一听忙问。
“二十万。”
柳晋文笑眯眯的。
“不过……”
柳俊的心没来由地一跳,前世今生,柳俊最烦的就是听到“不过”“但是”之类的词语。好好一件事,被“不过”“但是”一整,就面目全非了。
“郑行长说,现在银行的资金也紧张,这二十万要分两次到账,今天先给十五万,下个月再拨五万过来。”
柳俊舒了口气,这个“不过”还不算太坏,有了十五万,许多事情便能立即整起来了。贷款到手之后,工厂要如何扩张,这些日子我早有成算,当即对五伯说道:“五伯,先进二十套原料,将这个月的订单完成再说……”
和柳俊交流过几次,对于“订单”这样的新名词,柳晋文也能听得明白了。当即一怔,说道:“这个月没有二十台订单啊,只有十二台……”
柳俊微微一笑:“黑子,还有另外两个销售人员,都还没回来吧?他们一回来,怎么着也该有五六张订单。我估计,一次进二十套原料,还是少的,也就勉强顶过这一个月,下个月又是等米下锅的局面。”
这时候,小青姐给柳晋文和柳兆时倒了茶水过来,梁巧端上来几个新鲜出炉的面包。
柳俊和柳晋文谈机械厂的事是在楼上的客厅进行的。面包屋不比其他店子,是卖吃食的,两个灰糊糊的人坐在店面里,算个什么事?基本的职业道德,还是要讲的,不能自己砸招牌。
“哈呀,小青啊,出落得水灵灵的,大姑娘家了……”
柳晋文夸了一句。
小青姐就有些害羞,偷偷瞥柳俊一眼,含笑下去了。
待到见了梁巧,柳晋文更是惊讶:“小俊,这么俊俏的妹仔,是谁家的孩子?”
柳俊笑起来,怎么五伯也变得如此八卦了?问谁家的孩子。向阳县近五十万人口,每家你都认得?
“小俊啊,我真是没想到,这个机械厂才建起来,生意就这么红火……我原以为,一个制砖厂这么赚钱,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柳晋文感叹不已。
这其实没啥诀窍,不过是抢在人家前面站在起跑线上,占了个先机罢了。
“五伯,我估计,下个月至少需要三十套原料才能对付得了。还有,就要挖花生了,榨油机项目也必须要立即上马。”
“唔,这是啥玩意,真香呢……”
柳晋文抓起面包咬了一口,赞叹道。听了柳俊的话,几口咽下去,放下半截面包,皱起眉头:“嗯,还要买机床,要找师傅,十五万怕是还有点紧紧的呢……小俊,怪不得你一开口就要贷二十万,原来早在这里等着。”
“这个月的订单全部完成之后,该有十几万的销售额,加上银行的贷款,差不多也就够了。”
柳晋文在心里仔细算了算,觉得也是差不多,当即安心,惬意地吃起面包来。大哥柳兆时便递上两本账簿。一本是机械厂的,一本是制砖厂的。柳俊和五伯谈话的时候,他已经老实不客气,干掉了三个面包。
尽管柳俊对账簿之类的东西深感头痛,仍然不得不静下心来,仔细翻看。做甩手掌柜,账簿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关卡,再头痛也不能马虎。这不是对谁信任对谁不信任的问题,而是尊重制度。设或做老板的都不尊重这个财务制度,被底下人黑便是迟早的事情。很明显,企业再发展下去,柳晋文和柳兆时是不再适合担任财务工作的。以柳兆时的那点书底子,能厘清制砖厂的一摊子事,就算不错了。
柳俊一笔账一笔账地看,有疑义的当即动问,一一弄明白了,足足半个小时,才合上账本交还给大哥。
柳晋文是个凡事喜欢较真的人,对柳俊认真对账的态度很满意——当面点钱不为小气嘛。
柳俊原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