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x; 徐晶蕾想把素描送给林子轩,林子轩送给她一本书,她回送一幅素描,算得上礼尚往来。
她随即又觉得不妥当,有点像学校里青年男女互相赠送礼物的感觉,感觉怪怪的。
就这么思前想后,直到林子轩离开也没有想好,只能把素描小心的折叠起来,放在身上。
我们俩这部电影看名字就知道需要两名演员,林晓玲还要找到扮演老太太的人选。
这位老太太可不能随便找人来演,要找一位懂得演戏的老戏骨才行。
在京城演艺圈,这种老演员要么在京城电影制片厂,要么在京城话剧院,都是业内的老前辈,不是林晓玲这种还没毕业的学生能请得动的,要托人才行。
再说了,这就是一部学生作品,给不起人家太高的片酬。
林子轩就在琢磨这个事儿,陈晓艺和徐繁都在京城话剧院工作,让她们帮着看看有哪些老演员的性格好,愿意支持年轻人的电影事业。
找到合适的人后,把我们俩的剧本递过去,说明情况。
毕竟这部片子的拍摄周期太长,要一两年的时间,一般的电影也就几个月,而且,这位老太太的片酬不能超过三万块。
林晓玲他们做了预算,拍摄我们俩至少要30万才行,他们自己都不拿工资,如果演员的片酬过高,可能会超支。
相对于贾章柯,林晓玲的剧组已经算是幸福了。
在布置完外景后,晓玲同学的下一个工作就是和那些有意向的老演员交流,说服他们加入剧组,这是一项很锻炼人的差事。
老演员一般比较有原则,或者说是固执。uu1;
在这个过程中,林晓玲会学会如何和演员沟通,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别人。
她通过拍这部戏,就能学会怎么样做一个合格的导演,这是每个导演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与此同时,慕姗姗制作的第一期姗姗访谈录录制完成。
整个录制过程很轻松,她和姜闻很熟悉了,不用太多准备,就像是朋友间的闲聊一样。
这和慕姗姗在华国电视台主持节目不同,没有了体制内的限制,可以聊一些相对大胆和敏感的话题,当然不会超越总局设置的尺度。
做了这么多年的主持人,慕姗姗能够掌握其中的分寸。
如此一来,节目会显得新颖和有趣,更有深度,能够吸引观众的兴趣。
录制完节目,慕姗姗把节目的录像带寄给各家电视台和相熟的厂商,接下来就看有没有电视台愿意购买节目的播放权了。
至于寄给各大厂商,是为了节目的冠名。
厂商一旦出资冠名姗姗访谈录,以后每一期节目都会出现这家厂商的广告。
这些厂商大都和林子轩有过合作,实力雄厚,适合姗姗访谈录这档节目,基本上从事医药和食品行业。
这类企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根本不差钱。
林子轩选择的很谨慎,对那些有可能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企业,他都排除在外。uu2;
“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