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贾章柯喝了不少酒,从大排档回电影学院的时候,路过黄亭子酒吧。
他和香江的投资人约好明天在这家酒吧见面,这样比较正式,两人不是好朋友,不合适直接带到电影学院的宿舍谈事情。
酒吧的氛围不错,价格便宜。
第二天,贾章柯在酒吧里见到了从香江赶来的余力威,此人是一位摄影师。
两人聊得不错,决定先去贾章柯的老家看一看,回来再开始拍片子。
汾阳是个小县城,和华国大地上其他的县城差不多,贾章柯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回去了,这次回去感触很深,县城的变化很大。
改革的步伐从大城市推进到了小县城,社会正在经历着转型。
以前的马路不见了,城市重新进行了规划,以前的市场不见了,全成了灯红酒绿的歌舞厅,记忆中的事物在逐渐消失。
不光是县城的变化,生活在县城里的人也在变化。
从外边打工回来的人带来了新的消息,娱乐行业在县城里兴旺起来。
大家不再过着单调的日子,谈论的热门话题是谁在外边发了财成了大老板,谁和歌厅的小姐好上了,谁家过不下去离婚了,县里的干部贪了多少钱等等。
原本封闭的小县城,人际关系正在发生着复杂的变化。
各种各样现实的利益冲突正使得这个小县城里彼此之间的人情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
贾章柯来了感觉,他想展现社会变革在这个小城留下的印记,通过一个故事来表现这种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该如何破解这种精神上的困境。
他把原来准备拍的短片《夜色温柔》抛在脑后,专心于脑海里冒出的这个新想法。
投资人兼摄影师余力威劝说他不要这么干,那部短片都规划好了,你弄个新的本子,还要重新开始,太不划算。
贾章柯不为所动,开始琢磨自己的故事。
他想写一个传统手艺人的故事,比如裁缝或者药铺老板,有天和一位在公安局工作的同学聊天,提到以前班里的一位同学,现在做了小偷,正在监狱里关着呢。
贾章柯想起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其中就有关于小偷的片子,被誉为经典。
他觉得这个角度不错,小偷属于社会的边缘人物,和家庭的关系,和朋友的关系,和这个社会的关系充满了矛盾,小偷的个人生活和所思所想会很有意思。
他以此为蓝本,用个三个礼拜,写了一个关于小偷的剧本。
写完之后,他迫切的想让香江的投资人同意他的计划,来拍这个新的片子。
这时候,余力威已经回香江了,贾章柯嫌把剧本邮寄到香江太慢,就在汾阳的邮局里找了一台传真机,把剧本一页页的传真到香江。
传真一页纸的价格是十五块钱。
传真完剧本,他打电话给香江的投资人,做出解释,还是用二十万的投资,拍一部长片出来,为了省钱,胶片就用16毫米的,而不是通常35毫米的那种。
16毫米的胶片一般用来拍新闻和广告,很少用来拍电影,虽然价格便宜,但拍出来的效果不好,影像非常的粗糙。
贾章柯最终说服了香江的投资人,同意他拍这部名叫《小武》的电影。(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