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林子轩询问道。
“这个本子我的确喜欢,就怕事情太多,心思太杂,拍不出感觉来。”郑洞添犹豫道,“拍这部片子要真正沉下心来才行,我现在正在风口浪尖上呢。”
郑洞添说的是国内电影行业的一场针锋相对的争论。
进入九六年,引进好莱坞大片成为常态,大家习以为常,观众对好莱坞大片的热情逐渐降温,不再那么追捧了,但在电影圈子里却展开了一场“电影是什么”的争论。
一方认为,电影先是一门艺术,其次才是一种工业。
另一方觉得电影先是工业,其次才是艺术。
国内引进的好莱坞大片主要以动作和科幻为主,国内的电影人发现好莱坞电影的工业化程度远超世界各国,用碾压来形容也不为过。
影视产业的工业化是指要把影片作为一种产品来看待,这个过程包括产品的开发、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工业体系。
好莱坞工业化的特点是:明星制、专业化、后产品营销、跨行业渗透、全球化。
他们提倡的是合作共赢,每个人在这个工业体系内各司其职。
相对应的,在国内的电影行业,“圈子化”严重,大家你搞你的,我搞我的,不相往来,根本没办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郑洞添支持电影先是工业产品,其次才是艺术。
既然电影是工业产品,就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服从商业原则,按照市场规则办事,在这种情况下再讲究电影的艺术性。
另一方坚持电影是一门艺术,一种美学,是用光与影、声与像来表达对世界的感悟,是人文关怀和美学理想。
电影只有具有了艺术性才是电影,作为商品进行销售只是附带的作用。
别看只是次序之争,说到底还是商业和艺术之争。
其中还有一点就是国内影视圈长期实行的“导演中心制”,这让导演在电影拍摄中具有极大的话语权,能够随心所欲的进行创作。
一旦承认电影首先是一种工业,那导演的地位就会急剧下降。
导演不能随便拍片子,要考虑到观众和市场,会有一个职位来限制导演的权利。
在好莱坞,这是监制的权利,而且,好莱坞绝大部分导演都没有最终剪辑权,导演在电影的生产过程中,和演员一样,都是一个打工者。
这次讨论之所以颇为激烈,和这一点有关。
国内的导演在剧组里习惯了掌控一切,谁也不愿意受到制约,这种情况在国内还行,要是和好莱坞电影公司合作,人家可不会惯着你。
电影产业要不要工业化,是华国电影行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如果说以前大家还能躲在国内自欺欺人的话,那么随着好莱坞电影的引进,看到了差距,想要装聋作哑也不行了。
艺术化的路子走不通,再走下去就会把国内的票房让给好莱坞电影,不变不行了。
这场争论既是一场理念之争,也是一个导火索。(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