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部影片里,张亿谋放弃了以往浓墨重彩的画面和形式主义,安安静静的躲在摄影机后面,认认真真的拍一个故事。
不用造型、意念的方法去营造氛围,不搞民俗,不猎奇,实实在在的讲述一个家庭的辛酸往事,这样就足够了。
众人先就电影里故事和形式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我觉得故事是主要的,以前我们没能力把故事和人物弄扎实,就借鉴了西方的一些艺术形式,表面看起来是成功了,拿了大奖,观众觉得新鲜,但这是由于我们自己的不足造成的,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姜闻言道,“我自己有时候也喜欢弄一些形式的东西,不过一个好故事才是电影的核心。”
“这点我同意,从八十年代开始,国内的导演都在探索,走出了一条路子,像是亿谋等人,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扩大了国内电影的影响力,这是好事儿。”田状状点头道,“只是时代不同了,光是形式化的东西显得空洞,我不是说形式不重要,这就像是人的两条腿,只有形式和故事结合在一起,才能撑起一部片子。”
“我这两年也在琢磨这个事,尝试了不同的题材,有的成功了,有的不被市场认可,我感觉市场越来越重要了,八十年代那时候,咱们拍片子不用考虑市场,都是国家的,票房和导演没关系,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没什么顾忌。”张亿谋感慨道,“现在再拍片子就要考虑太多东西,这个片子能不能赚钱啊,观众喜不喜欢啊,不那么纯粹了。”
这几年,张亿谋一直尝试转型,可他的风格太鲜明了,转型后的片子往往得不到认可。
他的电影就是形式大于内容的典型,随着观众对形式主义的厌倦,更想看到的是故事,比如冯晓刚的京味喜剧。
京味喜剧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故事接地气,没有假大空,观众觉得这就是生在自个身边的故事,观影的时候就会有代入感。
张亿谋的问题是他一旦离开自己熟悉的形式,就有点找不到重心了。
观众看的或许只是导演拍出来的影片,不会去了解导演背后的故事,他为什么会拍这样的片子,这么烂的片子真的是张亿谋拍的么?
对于导演来说,转型往往很困难,这意味着要抛弃过去的经验,重新来过。
“这个我有体会,张导的新片变化很大,我演的时候挺过瘾,有新鲜感。”姜闻继续道,“再说我们拍片子的时候要不要向市场妥协,我觉得吧,要分情况,如果我拍的是文艺电影,那就决不妥协,要是商业电影,那肯定得考虑市场,主要还是看定位。”
“我注意到华国国内出现了较为成熟的商业片,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你们的电影市场正在走向成熟。”马克穆勒评价道,“我还注意到一些青年导演的影片,很有想象力。”
在京城,林子轩给马克穆勒看了冯晓刚的京味喜剧。
京味喜剧由于地域的限制,肯定没办法走向国际市场,在国外放映绝对会票房惨败。
但对于国内的电影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开端,从低成本的喜剧片到高成本的商业片,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未完待续。)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