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好战派代表了商人和既得利益集团的真实想法,这才是他们喊打喊杀的初衷。
由此,俄国政府迅速分做两个阵营,一番吵吵嚷嚷之后,米哈伊尔一世终于冷静了下来,这个战争不是轻易能够发动的,开销太大了,财政吃不消啊。
所以,俄国的报复行动就此不了了之。
但事态的发展由不得俄国不做出反应,天策军在西伯利亚的东进速度很快。
仅仅三年时间,天策军持续扫荡俄国人在西伯利亚据点,活动区域已经扩大到北海(今贝加尔湖)以东,最远曾到达叶尼塞河。
天策军沈阳军区用了五年的时间,摧毁了俄国人半个世纪的劳动成果,一个个的俄国人据点被拔除。
东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大部已在沈阳军区控制之下,尤其是东西伯利亚,五十多万汉人移民陆续踏上了这片土地。
近三分之二的西伯利亚失去控制,俄国的毛皮产量锐减,西伯利亚毛皮和其他产出,是俄国出口欧洲的主要商品,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百分之十五以上,如今锐减到百分之六以下,因此天策军势力东进严重影响了俄国的经济。
除了经济的影响,俄国还是一个对土地极度贪婪的国家,西伯利亚本是囊中之物,到嘴的肥肉竟然被另一个强盗抢走,婶婶能忍叔叔不能忍。
为此,俄国主战派再次占据上风,喊打喊杀声四起,这时候因天策军东进,势力范围已经与莫斯科拉近至三千公里左右。
三千公里在本时空依然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加上从西伯利亚逃回来人口中,俄国政府通过一些零散的信息得出,耶可夫可能没有说谎,敌人确实火力强大,装备精良,这个仗不好打。
所以米哈伊尔一世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先礼后兵,派人出使北京,与明国交涉西伯利亚的归属。
米哈伊尔一世还暗中嘱咐使团长男爵费·阿·戈洛文,如果明国人态度强硬,俄国可以做出让步,愿意与明国以勒拿河为基准,勘定国界,瓜分西伯利亚利益,这是谈判的底线。
以勒拿河为界,等于俄国自愿放弃了东西伯利亚的控制权,但是天策军必须撤出北海(今贝加尔湖),并丧失现在一半的控制区。
以俄国人的秉性,哈伊尔一世觉得他已经做出了巨大让步。
其实也是俄国情非得已罢了,西伯利亚太辽阔了,从前没有对手,俄国在西伯利亚的活动一直顺风顺水,但是现在突然蹦出来一个有实力的对手,俄国人必须要面对严峻的现实。
俄国现在的国力不允许它发动大军,进行一场万里远征,即使在中西伯利亚地区击败了天策军,俄国也没有能力与明国在远东地区打一场大规模的国战!
也就是说,就算俄国取得了胜利,打到远东的时候,俄军也是强弩之末,战线实在太长了。
米哈伊尔一世并非昏君,他对当前的形势分析的很透彻,俄国需要时间消化西西伯利亚,再进取中西伯利亚,要是能有个两三年的战争准备,所谓的边境勘定协定,不就是用来撕毁的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