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歌行第六百一十八章兵家之道天下三教,儒释道,三教鼎力,绝世无双。
在天下之下,三教九流之中,诸子百家云云,能够稍稍与之相提并论的,也不过是兵家修士罢了,如此说来或许不够详细,打个比方,三教各占其中三成,那么剩余的一成,便是兵家所占有。
而且,在世人的眼中,若是凭此发展下去,兵家短期之内能够成一教的可能性,近乎于零。
不过万事都有例外,兵家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得以兴盛的时机,只有两次,一次是人族与天庭的大战,另外一次便是人族与妖族的大战。
两次兴盛,其中的原因也是极其简单,到处都在大战,兵家的思想恰好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也就成了最受实用的,流行其道。
不过,兵家的思想终究是没有能够经得住时光的打磨,战乱结束之后,这些思想流传度瞬间下坠,虽说不至于消散无际,但是比起巅峰之时相差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三教之内,分布也是极其有规则,北燕盛行儒家,大唐盛行佛教,玄陵则是道教天下,其中又是相互参差,互相联系。
道教无非是那几个派系,正一教、全真教、武当派以及青城山。
而佛教就要显得不一样多了,七星大陆的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主要有八宗。
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慈恩宗、唯识宗,三是大唐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佛法本是一昧的,由于接受者的智慧、福德程度,即根性的高下不一,以及生存时代与生活环境的差异,对于佛法的认知、修行的偏重,也就有许多不同的分支派别了。
八大宗派的特点可以用一偈浅而概之:
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
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大唐宗。
佛法本是一味的,由于接受者的程度,即根性的高下不一,以及生存时代与生活环境的差异,对于佛法的看法,也就因人而有不同的解释了。
佛经中说:“佛一圆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就是指的这一层意思。比如:最有名的佛的十大弟子,他们各有一种第一的特殊的性格。
这可算是佛教分宗的最初征兆。所以,佛涅般后的四、五百年间,单是北燕境内的小乘佛教就分有二十部派之多。
就是因为小乘佛教分得七零八落,而失去了统一.教化的依准力量,大乘佛教就在北燕境内应运而生。而传入大唐的佛教,主流就是大乘佛教。
佛教传入大唐以后最初也是没有宗派门户之见的,后来由于翻译事业的逐渐鼎盛,佛典的大量译成,以及佛教思想家们对于佛法的分类判摄,才有了宗派的出现。
如有名的大唐宗“五时八教”和华严宗的“五教十宗”。继后,其他宗派也相继判教。判教就是以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法来判释自己的宗派属佛所说的至上的圆教经典。
所谓的:各宗大师尝有教相判释,以判各宗之高下而定自宗之位次。教判既兴,门户遂起。
佛教在北燕,小乘有上座、大众二十部派争执;大乘有中观、瑜伽空,有二宗。
佛教传入大唐后,起初没有区分大小乘经典,立宗立派也没有区别,成型的有:律宗、成实宗、俱舍宗、三论宗、涅般宗、地论宗、禅宗、摄论宗、大唐宗、净宗、唯识宗、华严宗、密宗这十三宗派。
这十三宗中,涅般宗归入大唐宗;地论宗归入华严宗;摄论宗归入唯识宗。流传迄今者,实唯十宗。
后来科判这十宗中的俱舍宗、成实宗列属小乘经典。故中土大乘宗派中,有影响的、现今仍流行的实属八大宗派:三论宗、大唐宗、华严宗、唯识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密宗。
在大唐的大乘八宗之中,“唯识”近于科学;“三论”近于哲学;“华严”及“大唐”近于文学;“真言”及“净土”近于美学;“禅宗”是佛法的重心。
太虚大师说:“大唐佛教的特质在禅”。任何一宗,均可汇归禅的精神;至于“律宗”,乃是整个佛教的基础。所以严格地讲,律宗不该自成一宗。律宗应该遍属于各宗,至于宗教的素质,乃是各宗皆备的。
自晚唐以下的大唐佛教,禅宗特盛,继而禅净合一。近代,禅宗出了寄禅及虚云;净宗出了印光;律宗出了弘一;大唐出了谛闲;华严出了丹霞;唯识出了欧阳竞无。
但从大致上说,在民间仍以禅净二脉的影响力较大,在学术界则以唯识的影响力较大。密宗虽也盛行,但是非常混乱。
所以可以说,佛教在北燕产生,确实在大唐发扬光大,兴盛开来。
而佛教的各宗各派,追溯佛陀最初创教之时,为了适应众生的根器而说了种种的法门并未曾提到宗派的分别。
到了后代,由于社会环境以及历代大德,依个人研究兴趣的不同,而对佛陀一代的教化作各种不同偏重性的探讨,加上个人的修持体验,而对经典产生种种的诠释,以自己所阐扬的最为代表佛陀的教义,衍变所及,乃渐渐形成各种的宗派。
在大唐的八大宗派中,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同时兴盛于隋唐盛世。佛教自从北燕传入大唐。
在大唐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到大唐时进入了创宗立派的新时期。玄陵时则是由于政治上的分裂,佛教也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学风,佛教理论虽然趋向独立,但还没有能够对佛教本身不同的观点加以系统的综合和会通,独立的寺院经济也是处于形成发展之中。
因此当时无佛教宗派的出现,只有众多的佛教学派。
隋唐时,随着.统一王朝的建立和寺院经济的充分发展,佛教各家各派得到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机会,顺应着思想文化大统一的趋势,一些学派在统一南北学风的基础上,通过“判教”而形成宗派。
这些宗派各具独特的教义,教规和修持方法,并为了维护自己宗教的势力和寺院经济财产,而模仿世俗.宗法制度,建立了各自传法世系。
他们的思想体系中,都融合吸收了大量的传统思想和方法。大唐化佛教各宗派的建立,标志着佛教在中土的发展进入了鼎盛阶段。
佛教的八大宗派虽是大唐佛教的产物,但其根本依据均不离佛所说的教法。每派都有其完备的体系和经典理论依据。
首先:“密富禅贫方便净”这句中说明了三大宗派的修持特点。“密富”告诉人们,在八个宗派里面,如果要学密宗的话,在经济上必须是富有的。
密宗也称为“密教”“秘密教”“真言乘”“金刚乘”等。由于自称授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的传授,为真实言教,这种真言奥秘,若不经灌顶和秘密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现于人,因而得名。
又由于他修习在密想应,又称“瑜伽密教”。密教本是公元七世纪以后,北燕大乘佛教的一些派别与婆罗门教——北燕教相结合的产物,很快就传入大唐,成为大唐佛教的一个宗派。
密宗的坛场要布置的非常精致庄严,道具的打造材料非金即银,或者是铜质的铸造,样式很多,并且要样样齐全。
修持作法,每次都要花相当的时间,对于上师更要有优厚的供养,所以要如法学密,经济上必须富裕,时间上相当空闲的人才好修学。所以称为“密富”。
禅宗是大唐化最为典型的大唐佛教宗派。主张用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又由于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众生心性的本原佛性为主旨,故又称为“佛心宗”。
他渊源于北燕佛教,而形成于传统文化之中,于大唐时正式创立,到唐未五代时达极盛,宋元以后仍继续流传发展。休学禅宗,不需要富足的经济条件,因为禅者的修行生活,无论山林,水边,茅蓬,只在双腿一盘,就可参禅了。
古代禅宗祖师大德们,有的常年居住在山林里,吃的是野菜杂果,穿提粗布麻衣,虽然生活是这样的清贫淡泊,但是他们的禅定之乐是无穷的。故而称为“禅贫”。
“方便净”讲的是净土宗的修持特点。净土宗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而得名。该宗倡导简易的念佛法门,故又有“念佛宗”之称。
相传东晋慧远大师曾在庐山邀集僧俗成立白莲社,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慧远大师因此而被奉为净土宗“初祖”,净土宗也因此而称“莲宗”。
而一般认为净土宗的实际创史人应该是唐代的善导大师,其先驱可上溯到昙鸾大师与道绰大师。
而之所以说是“方便净”是说修行净土宗的念佛法门,不管什么行业,身分,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修持的,所以最方便的修持方法,非净土宗莫属了。
“唯识耐烦嘉祥空”是讲唯识宗和嘉祥宗的特点。
“唯识耐烦”就是说学法相唯识的人必须要有耐烦的心。法相唯识宗因通过分析法相而得出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