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宣政殿
李旦引来的这位年轻人,名叫-杨炯,华州华阴人,常山郡公杨初的曾孙。显庆四年,应弟子举及弟,被举神童。显庆五年,杨炯时年十一,?待制弘文馆,待制十五年。
所谓“待制”,即制举,又称大科,贞观十一年,太宗下旨制举分科取士,?目的在于选拔各种特殊人才。
制科非常选,必待皇帝下诏才举行。具体科目和举罢时间均不固定,屡有变动。应试人的资格,?初无限制,现任官员和一般士人均可应考,并准自荐。
后限制逐渐增多,自荐改为要公卿推荐;布衣要经过地方官审查;御试前又加“阁试”。
相比普通的科举考试,这种“待制”之法,更容易入仕,也更容易升迁。毕竟,人家先跟“老板”混了个脸熟,先入为主嘛,用人之道就是如此。
而杨炯呢,过去错过了不少机会,所以便想通过“大比”一步登天。可不知道是他的文章不好,还是别人的太好了,理所当然的落榜了。
每日在酒楼买醉,?觉得自己生不逢时。喝醉就在酒楼的墙上题字,还别说诗文也是不错,在长安的士子圈中,?也算是小有名气。
正巧被偷偷出宫的李旦瞧见了,被他的诗文所感染,所以便有昨日的抱打不平。
当然,杨炯的大名,李贤还是知道的,弘文馆有名的神通,在那个“时间线”与王勃等称为初唐四杰。
可李贤不太注重诗文一道,他用吏、选将的标准,光是会写辞藻华丽的诗词文章是不行的。要么上马治军,要么下马治民,仅此而已。
所以,他命杨炯当殿书写治国策论,写的好坏,就决定了他的官位。是去相王府领份闲差过活,还是出入庙堂一展报复,全看他手中的笔了。
.......,一曰有官,谓沈溺下僚,不能自奋;二曰无官,谓素在草茅,不能自达;三曰世家,谓将帅子孙,不能自效;四曰豪杰,谓江湖领袖,山林标准。
五曰罪戾,谓曾犯三尺,求脱罪籍;六曰黥配,谓材气过人,轻犯刑法;七曰将校,谓素有谋略,久淹行伍;八曰胥靡,谓隐于吏籍,不得展布。......
除了这些,杨炯认为,大唐以弓马得天下,更应该以弓马安天下。历朝历代的王朝兴替,无不以衰落而亡,唯汉以强而亡。
即便是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代,依然可以打得乌桓、南蛮、山越这些窥测中原之族丢盔卸甲。由此可见,拥有一支永远强大的军队,有多么重要。
高祖、太宗以弓马夺取天下,民心是大势所趋不假,可更赖兵革之力。自永徽以来,朝廷虽然也常常对外作战,但战损却不断攀升,这就是战力衰弱的表现。
太子贤,出身行伍,亲赴戎机多年,自知其中的利弊。如今奉旨监国,虽夙夜忧叹,但却军力下降之事,仅下令开了学堂,并没有过多举策,此以为治国之疏也。
呵呵......,在杨炯紧张的目光下,李贤微微一笑。随即把本章扔在案子上,淡淡道:“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