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县自古以来是南北通商的枢纽要害,它与苏州南通并称为南北通州,正是因为此地在古代南北商路中的重要性,使得大量商贾大豪云集于此,即便不是久居此地,也会在这里建一些临时宅院,用作接待南来北往的客商。⊙。⊙宅院主人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和底蕴都会将宅院建造得极为奢华,几乎古代华夏所有具备特点的建筑都能够在这里见到,只不过近几百年的人们的喜好,使得这里的建筑大多以南北结合的苏式园林为主,既能让北人领略南方的山水情调,也能让南人感受到北方的塞上风情,而陈家大院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过去,陈家大院在通县百姓中可以说是赫赫有名的大宅,占地百顷,屋宅数百,仆人上千,各种珍奇古玩数之不清,不少到过陈家大院的人都觉得陈家大院的主人很可能是按照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为原形建造的。至于陈家大院的主人是谁,绝大多数人都只是知道是南方一个世家大族,更具体的内容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虽然曾经陈家大院奢华至极,但经历了华夏这一甲子的动荡后,陈家大院已经彻底的破败了,大院主人在建国后就已经离开了华夏,大院交给了陈家以前的仆人打理,大院里面各种古玩字画,不是被陈家带走了,就是捐献给了国家,剩下一些看不上的也都落入了家中仆人的口袋。
在建国之后的种种运动中,陈家大院作为封建腐朽的典型已经收归国有,只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有百余户人家已经在陈家大院内居住了多年,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陈家过去的仆人,在社会身份的定义是受压迫者,是穷苦大众。所以政府也不能让他们搬迁出来,将陈家大院拆掉,只能让他们继续居住在这里,甚至之后还将其改造成了一个不大的小区胡同,又往里面塞进去了几十户人家。最终变成了现在这样一个颇显拥挤的院落。同样也因为居住人口的增加,使得原本的房舍已经不够用了,后来入住的人只能将一些园林改造成小院,多番改造后。陈家大院已经彻底的面目全非,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气派和雅致。
陈景德居住在陈家大院的东南角,这里原本是陈家大院最大的花园静园所在,并没有建造合适人居住的房舍,在住进这里的时候。他和他的家人不得不自己搭建房舍,现在居住的四居室小院可以说一砖一瓦都是他搭建的。
他之所以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居住在大院西北角的房舍里,主要是因为他家的成分有问题,他家是陈家的家生子,上数五代都在陈家当仆人,到了他爷爷那一辈,更是成了这座陈家大院的大总管。正是因为这个大总管的身份,使得他的出身成分成了压迫者的帮凶、剥削者的狗腿子等等,自然不适合跟被压迫者的老百姓住在一起。
在陈家大院的管事之中,他家的情况还算好的。因为他爷爷和他父亲在陈家大院当管事的时候,都没有做过什么欺压人的事情,而且还帮助过不少人,甚至在抗战期间,冒着风险收留过一些游击队的伤兵。正是因为这些长辈留下来的功德,使得他即便出身有问题,但也没有受到太大的罪,仅仅只是让他们一家单独的居住出去而已,相比起其他因为行径恶劣被拉出去反复批斗的前陈家大院的大小管事们,他们一家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后来。又有政府安排住户搬迁到了陈家大院里,这些住户大多都安置在陈家大院的各个花园里面,静园则是安排住户最多的一个园子,几乎有三十户人家被安排在了这里。因为这三十多户人家大多都是来自福建一带的军户。全都是讲闽南语,语言不通,很少交流,加上这些人都从其他人口中知道了陈景德一家的出身成分,平时生活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不与他们一家接触,所以他们完全被孤立了起来。
就算被孤立起来了。但生活依然还算可以,陈景德本就是一个只会过小日子的人,这样的生活对他而言最合适不过了。然而,随着破四旧的运动开始在华夏大地上展开,陈景德就没有再过过安生日子,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破家的祸事从天而降,而他之所以会如此完全是因为藏在他家卧室下的那一箱子财物。
当初陈家在离开的时候,将陈家大院里所有之前的东西都带走了,但对那些世代侍奉陈家的家生子们还是留了一些还算不错的东西,算是遣散费。当年陈景德的父亲是陈家大院的大总管,分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